第599章 龙国又在搞什么(第2页)
讨论很快变成了对西方科学传统优越性的赞美,《仓颉》的消息被视为一个有趣但不重要的插曲。
...
世界各地的媒体迅速报道了龙国创办《仓颉》的消息,几乎所有报道都带着明显的怀疑或嘲讽语气:
《纽城时报》:《落后者的妄想?龙国宣称创办"顶级"科学期刊!》
《伦敦观察家》:《学术笑话?赤色国度挑战百年西方科学圣殿!》
《巴黎世界报》:《科学也要"大跃进"?龙国的学术野心令人忧虑》
《北极熊国真理报》:《政治宣传披上学术外衣:龙国的新花招》
各种专栏和评论文章纷纷出炉,几乎一致认为《仓颉》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国际顶级期刊:
"科学圣殿非一日建成,需要深厚积淀与全球认可,非政治意志可强求。"——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评论道。
"我们乐于看到任何国家追求科学进步,但将未经验证的'突破'堆砌成刊,是对学术严谨性的亵渎。"——《自然》杂志主编在一次采访中表示。
"或许《仓颉》能成为龙国国内的'优秀期刊',但国际影响力?天方夜谭。"——星条国某顶尖大学校长冷笑道。
各国广播电台和报纸专栏也充斥着各种嘲讽的段子:
"龙国期刊?第一期论文是不是《如何用算盘验证相对论》?"
"下期预告:《用中药配方造火箭》和《太极拳原理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投稿须知:所有公式必须用毛笔书写,结论必须符合国家政策。"
这些嘲讽背后,反映的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冲突:尽管龙芯技术已经证明了龙国在某些领域的领先地位,但在西方主流认知中,龙国仍然是一个"局部领先、整体落后"的追赶者形象。创办国际顶级科学期刊,在他们看来简直是"蟋蟀欲与黄钟争鸣"的荒谬之举。
西方学界坚信,没有他们的背书和认可,任何新兴科学期刊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国际地位。《仓颉》的出现,不过是一个注定失败的尝试,一个不懂游戏规则的外来者的莽撞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