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看完再说(第2页)
赵主任擦了擦额头的汗:"李总工,您也知道,这几位都是留洋回来的老专家,在学界很有威望..."
"威望?"李明远的声音突然变得冰冷,"威望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是对西方的崇拜,还是对自己国家的不自信?我们已经在技术上超越了他们,为什么在学术话语权上还要仰人鼻息?"
他把样稿推回桌上:"这篇文章,不能发。如果他们有异议,让他们三天后看完《仓颉》创刊号再说。"
走出编辑部,李明远的脸色才稍微缓和。
当天下午,龙国科学院,一间古朴的会议室内。
"李总工,请原谅我们如此冒昧地邀请您来。"说话的是科学院副院长徐国华,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物理学家,早年留学星条国,归国后一直被视为"西方科学精神"的代表。
李明远环顾四周,会议室内坐着五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长者的关切和忧虑。
"几位前辈有话直说就是。"李明远平静地说。
徐国华咳嗽一声:"李总工,我们都非常敬佩您在科技领域的贡献。龙芯-iii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
"但是创办《仓颉》太冒进了,是吗?"李明远替他说完。
"不仅是冒进的问题。"另一位老学者接过话头,"科学期刊的权威需要长期积累和国际认可。我们这样贸然宣称要办'国际顶级期刊',很容易被国际学术界视为不自量力。"
"是啊,"徐国华点头附和,"西方主流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评价体系和学术圈层,我们如此'闯入',只会引来嘲笑和排斥。"
李明远保持着平静:"几位前辈的担忧我理解。但请问,如果我们不打破这种局面,龙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不是永远只能仰仗西方期刊的'恩准'才能发表?我们的话语权是不是永远掌握在别人手里?"
"这..."徐国华一时语塞。
"李总工,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另一位老学者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担心的是,如果《仓颉》创刊号发布后,内容经不起国际同行的推敲,反而会损害龙国的科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