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黑暗森林(第2页)

李明远深吸一口气,仿佛已经能够嗅到星际空间的气息:"准备好了,张部长。人类即将迎来真正的太空时代,而这一次,我们将以一个团结的物种,共同拥抱星辰大海。"

《寰宇共治条约》签署后的第三年,人类文明以惊人的速度蜕变。

在龙国科学院的引领下,全球科技发展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小型聚变反应堆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成为各大城市的主要能源来源;量子计算机网络覆盖全球,运算能力每三个月翻一番;首个环月轨道空间站"嫦娥"已经完工,常驻科研人员达到两百人;火星前哨站"烛龙"正在建设中,预计两年内完成。

最令人瞩目的,是地球轨道上正在组装的星际舰队。这支由十二艘聚变动力战舰组成的舰队,每艘战舰都配备了改良版的电磁轨道炮和先进的生命支持系统,能够在深空环境中独立运行数年之久。舰队旗舰"龙骧号"长达八百米,是人类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大太空飞行器,其推进系统采用了微型聚变-离子混合引擎,理论上能够达到光速的5%。

李明远站在蓬莱基地的中央控制室内,通过全息显示屏观看着轨道上的舰队建设进度。尽管已经五十多岁,但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仅有两鬓的少许银丝泄露了岁月的痕迹。他的眼神依然锐利如鹰,举手投足间充满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舰队建设进度令人满意,"他对身旁的张部长说,"龙骧号的聚变引擎测试完全成功,推进效率比设计值高出12%。按照这个进度,明年底之前,我们就能开始第一次星际巡航。"

张部长——现在是全球科技委员会的副主席——点点头:"老李,有时候我还是会感到不可思议。十年前,我们还在为能否实现聚变而争论,而现在,我们已经在讨论星际旅行的细节。"

李明远微微一笑:"这就是统一的力量。当人类不再内耗,将所有资源都投入到科技发展和太空探索,进步速度自然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他转向另一个显示屏,那里展示着一个巨大的球形建筑群的施工现场。这是位于蓬莱山脉深处的"天眼"深空探测阵列,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天文观测设施。它由上百个直径三十米的射电望远镜组成,配合轨道上的光学和x射线望远镜,形成一个覆盖几乎所有电磁波段的综合观测网络。

"明天就是'天眼'的落成仪式,"李明远说,"这将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新起点。我们将能够探测到几千光年外的恒星系统,寻找可能的地外文明痕迹。"

张部长若有所思:"老李,我一直有个疑问...你为什么如此执着于探索宇宙?是单纯的科学好奇心,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