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没有消息就一直等

家里一共俩水桶,赶路全带上了,还有个水缸,就是重又占地方。

在缸和骡子之间,冯老太选择了心疼骡子。

周县令给准备的马车带车厢,大小够五六个人同坐,虽然简单朴素,遮风挡雨足够,对赶路的老弱妇幼来说已是帮了大忙,更别说还专门派了的官差同行。

宋家人心里清楚,不管周县令有没事瞒着他们,宋子安失踪都跟人家没关系,这个人情他们是要记着的。

以后还能不能还上不知道,但是得记着。

刘氏帮着把衣服被子之类的抱进车厢,还铺了些干草,可以坐着,累了困了被子一铺还能凑合着当床睡。

宋春丫第一次坐马车,小手摸摸这里,又摸摸那里,兴奋的不得了。

“咱也坐上马车了!咱们要去找子安哥哥咯!”

六岁的孩子想不通太多事,但能看懂大人的脸色好与不好。

小丫头只听了了个大概意思,以为到了梧桐县就能找到宋子安。

听着她的声音,冯老太和刘氏的心情也松快不少,人呐,最怕没有希望。

东西收拾完也没用多长时间,宋长喜以前在县里上工时帮着东家赶过马车,骡子车依旧跟在后头,由宋永庆赶着。

宋家人带着期望整装待发,完全不顾骑马走在最前面两个半死不活的官差。

马蹄哒哒哒,两人隔空对视一眼,心如止水,面如死灰。

两官差一个叫赵文,一个叫许池,本来是巡检司的。

平时职责就是在街上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欺凌之事或者可疑之人。

追溯一下为什么县令会派他们走这一趟,大概,是因为他们在人群里多看了宋长喜和宋永庆二人一眼,说了句“大人,这二人是宋子安宋秀才的爹和堂叔。”

世人多对读书人高看一眼,更何况是宋子安那样年轻又有学识的后生,他们县令平时可没少夸。这样的人才,沉淀几年,以后有个一官半职的准没跑,谁能想到人家现在都当上官了。

他们承认当时是对宋长喜和宋永庆热情了点,可也就是露个脸而已,万万没想到县令会让他们送人啊,还是梧桐县那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