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你们姓什么?
两条腿走路就慢多了,还是在冯老太和刘氏来回换着赶车的情况下。
马车坐久了,没走一段路就喘的不行,真真是从简入奢容易,从奢入俭难。
赶路要紧,一早吃的宋长喜从客栈买的馒头,软乎乎的白面馒头,三文钱一个,冯老太越咬越心疼。
早知道昨晚上那顿再多塞点,五十文钱一间啊,一晚上光休息就去了一百一十文,不知道的还以为睡金子上了。
宋铮劝她。
“五十文一间,两间睡了七个人,加上热水一人也就不到十六文钱。馒头一个三文,人家见咱穷,给了十个,就是三十文。
咸菜粥都是免费的,就算咱一人吃了两文钱的。
这么算下来一个人都不到十文,人家本来一个就能挣五十文的,血亏。”
宋家人沉默了一路,刘氏最先在心里把账算明白,不由得夸道。
“还真就不到十文,大丫这脑袋越来越灵光了!”
做生意的亏本,占便宜的就是客人,冯老太顿时就不觉得花的多了。
回头看了眼,也跟着感慨。
“大丫这脑袋现在就是灵光!都是阎王爷保佑啊,十多天前还流口水呢。想想那小时候,大忙的天,她大晌午的给我和他二叔送屎吃,那挨我揍的。”
宋铮手上的动作一顿,惊愕,还有这种事?
原主小时候这么勇吗?
一旁,宋永庆嘴角抽了抽,往事不堪回首,他至今记得当时那只还带着余温的碗。
“行了娘,那都是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大丫也大了,总提那事干啥。”
刘氏没忍住,“噗嗤”一下笑出声。
换以前她是不敢这么笑的,可宋家如今的气氛,憋不住。
大丫当初连自己能不能吃饱饭都不知道,还能惦记着家里人,怎么就不算孝心了呢?
宋长喜也跟着傻乐,这段他也记着,当时在县里上工没赶上。
傍晚到家的时候他老娘正扯着嗓子跟人干仗,村里家家户户都穷,浪费粮食得被人戳脊梁骨。
大丫傻乎乎的想不出那损事,问了才知道是村里缺德孩子想看笑话在旁撺掇的。
那时候子安还没考上童生,老太太不要面子,揍完孙女,风风火火就找上门去,直接把碗扣人家桌上了。
两家人都急了眼,吵起来他老娘一人对上一家五口,还能抽空吓唬人家孩子。
现在回想起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宋家村的大多村民还是心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