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地府的苦逼打工人

第二天一早,衙门的告示就张贴到了南城城门口。

周家被抄家百姓有目共睹,那一袋袋粮食一箱箱银子从周家搬出来的也是百姓在旁边全程看着。

昨天衙门那么大张旗鼓,围观的百姓中说没有人眼热是假的,但大禹国律令,抄家所得之财全部充公。

没想到县令大人居然要把粮食拿出来分给各家各户?

糙米三十六袋,细米十二袋,细面十二袋,陈米八袋,粗盐百斤。

装粮食的麻袋约莫一百五十斤,糙米还要轻点,折合算一算,平均分到每户的并不多。

但蚊子腿也是肉,衙门分的是心意,是新任县令的态度和一片爱民之心啊。

百姓们难以激动,纷纷奔走告知,不出半日,消息便彻底传开。

衙门的人站在城门口听了许久,倒是没听到有人对衙门只拿粮食出来分而不满,也没有因为分得公不公平而有争议。

毕竟能分到的粮食不多,各家各户人数不同,也有官差跟宋铮提了这个问题,宋铮却表示不用管那么多。

按户分,人口多的不乐意。

按人口分,家中人少也不乐意。

人心中的成见如同一座大山,要是有人觉得不公平,那怎么分都会觉得不公平,这么着吧。

再说照乡下绝大部分人家来讲,人口多便代表家中收入多些,同样,人口少收成就少。

多次灾害,梧桐县下的地虽然有损,但没了朝廷约束不用交税,减产的粮食于百姓的温饱而言应该不成问题,这也是周家和铺子里没有那么多存粮的原因。

“那个遭遇过地龙翻身村子照应些,其他不用管。”

除了更近一步让百姓认可,其实宋铮分粮的举动还有一个用意,她想知道除去大灾后逃离和死去的百姓,整个梧桐县如今还剩下多少人。

大人不必忙,下属跟着跑断肠。

县衙留守人口本就不多,加上周家那六个留守下人,如今一共也就二十五个,还得除去一个厨房做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