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签约合同
三月,京城。
初春气息扑面而来。
过去不久的2006年春晚依旧可圈可点!
‘赵本汕和宋单单、崔永源带来了续集小品《说事儿》,后续爆出的团队幕后失误与临场应变,成为春晚经典案例;’
‘布仁巴雅尔一家用蒙古语对唱的歌曲《吉祥三宝》,成功一炮而红;’
‘神舟六号的费俊龙、聂海胜亮相春晚,播放太空录制的祝福视频;’
……
刘启峰带着行李走出车站,拦下一辆出租车,声音平静:
“北京电影学院。”
晨曦透过车窗,在刘启峰年轻的侧脸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车窗外的世界飞速倒退:公共电话亭、报摊、还有那无处不在、无声催促的奥运倒计时牌……
无心观察旧时光的景象,他思绪沉浸数月前。
或许是重生的原因,亦或者体内换成了成熟人格。
再次拿起书本时,他才察觉记忆力、思维能力脱胎换骨般的清晰透彻。
枯燥的书本渐渐触类旁通。
如此超常规汲取知识的速度直接改写了他的规划。
音乐学院被他第一时间被排除。
没有进入国家队的打算,声乐水准也不与星光挂钩。
声乐技巧、理论早就随着重生载入脑海,仅缺肌肉记忆的锻炼。
至于北影……
司机停在校门口,轻微的顿挫感打断刘启峰的思绪。
拿上行李走进校园,与同样返校的一张张青涩面孔擦身而过,其中不乏未来在闪耀娱乐圈的名字。
但刘启峰目不斜视。过去数月,学习的“奖励机制”带来的多巴胺分泌,远比攀附未来明星的虚名更让他沉迷。
在宿舍放下行李。
刘启峰转身往校外走去,同时翻出手机找到通讯录的‘华纳卢’拨出:
“卢总您好,我是刘启峰。下午您的时间方便吗?”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青葱学子面对华纳唱片的忐忑。
电话那头,华纳艺人部经理卢庆明的回应热情洋溢:“启峰!随时恭候!到了直接通知前台,我让人接你!”
挂断电话。
卢庆明脸上的笑容迅速敛去。
走到落地窗前,他俯瞰楼下的车水马龙,眉头紧锁。
刚才与总部高总的通话,言犹在耳:“庆明,还没表决……但你要正确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