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2006起风了小马车呼呼的拉

第24章 活埋开机

回到学校没几天,刘启峰就收到华纳打款到账的消息,便通知李林召集剧组。

《活埋》剧组除了由学校出面招的一批年轻人,其余岗位则在田壮壮介绍下,通过中影的人员补充。

没有开机红绸,没有透露给媒体。一部台前幕后全是学院派、不折不扣的北影电影正式开机。

(北京电影制片厂在1999年并入中影集团,成为中影影片生产挂名的单位。)

《活埋》剧组。

逼仄的坑洞里,黄博脸上的沙砾被汗黏成沟壑。监视器后刘启峰的声音打破片场的寂静:

“咔!休息一下,黄博你刚才的情绪不对,缺氧的绝望感不是歇斯底里!是‘抽丝剥茧’!是那种慢慢‘渗透’骨髓的感觉!”

“刘导,不好意思,我去调整一下。”黄博神情略有所思,全身粘满沙石自顾自到一旁翻起泛黄的剧本。

拍摄过程比想象中困难不少,现阶段的黄博并不能让刘启峰满意。所幸,还在他预期之内,黄博自身形象与角色的契合度弥补很多。

演技,这种非量化指标。太具主观性、动态性。

做非量化指标的评估方案时,可以使用穷举法列出尽可能多的方案,然后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听起来就像是拍戏。

只要相差不是天壤之别,刘启峰都有把握在一遍遍ng中把质量打磨出来,正如某人在录音棚一个字一个字的录音。

这还需要导演有大众审美、有调教的意愿,以及演员配合和资方包容,缺一不可。

当然,这只是刘启峰胡思乱想产生的想法。

毕竟,电影拍摄往往强调即兴创作和灵感乍现,演员和导演根据现场的感觉和互动随时调整拍摄。


如果真的完全按这种做法!


那他就是另一个墨镜王!


趁着休息,一旁担任剧组制片的李林用慎重的语气说道:“启峰,以这几天拍摄的废片率,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计,成本可能超出预算。”

刘启峰第一次正式拍片、以及魔改后没有参照。的确给他很大的压力,每一幕都务必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