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2006起风了小马车呼呼的拉

第55章 一切完毕(第3页)

电影节特有的场刊评分(《银幕》)成为舆论风向标。随着主竞赛影片放映,每天都在更新评分榜。

《活埋》凭着独特的冲击力和话题性,评分和票房一路走高,挤进《三峡好人》、《心之归属》等几部强片内,成为第一梯队。

〖陈芷希在wns实习笔记备注:“今日场刊评分:活埋3.1分,排名第三。”〗

刘启峰对此保持冷静,他清楚,场刊只是给外界的参考,最终决定权始终在七位评委手中。

————————————

某日早晨。

联合表演课上。

黄博在查尔潘一旁温习剧本,故意将笔记本落在地上。

本子摊开的那页,画着人体喉咙解剖图,俄语标注写满空白处:“声带撕裂时,用甲状软骨震动发声——黄博2006.7.15”。

查尔潘瞥见俄文,好奇捡起:“你在研究喉科医学?”

黄博紧张搓手:“是为《活埋》里缺氧戏准备的...演到后来真的喘不上气。”

他仰头示范——喉结像失控的电梯上下窜动,太阳穴青筋暴起。

查尔潘瞳孔一缩:“停!你横膈膜痉挛了——这才是真窒息!”

她掏出钢笔在笔记本上划拉:“要这样控制膈肌...”

两人讨论了五分钟。临走时查尔潘吐槽:“你们中国演员...够疯!”


〖陈芷希在wns实习笔记备注:“给黄博买泻药——憋气易导致便秘。(成本:花费1欧元的做旧笔记本)”〗

——————

郑远山在更私密但合规的场合,以学者身份与德纳芙探讨‘家庭精神活埋’这一隐性创伤主题。

刘启峰谨守规则,只在公开地方与宝罗·布兰科进行交流,重点说明《活埋》作为低成本类型片的国际发行潜力和制作效率。

宝罗虽然保持距离,但眼神中多了份商业上的考量。

陈海负责对接媒体、监控舆情、协调放映;

郑远山分析评委动态、微调策略;

陈芷希化身后勤总管兼实习制片,处理各种琐事并记录进实习笔记;

黄博配合采访和活动;

随着评委团正式进入封闭讨论阶段。

二人从密集行程中抽离,开始享受这座水城的每一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