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老朱在等一个机会(第2页)
“那邱阳因陈宁之命,在被举荐之人中寻找良才收为己用,不知为何,竟是知晓叶知县也本王以及太子有过交集,故而认为无法将你收入麾下,才发生如此荒唐之事。”
“邱阳已承认罪行,因僭越行事,忤逆皇命,被贬去迁安县任知县一职,叶知县履任不变。”
听着朱棣的一番解释,叶谦脸上露出苦笑之色,这还真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燕王殿下,恕叶某直言,如今朝堂乌烟瘴气。就拿此次事情而言,邱阳不过殿中侍御史,若没有其他人授意,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行僭越之事。”
“邱阳,不过只是一个被舍弃的棋子罢了。”
“换句话来说,自科举取消之后,那些被举荐之人有多少像今日我一样遭遇不公?”
“无论是之前科举,亦或者是现在举贤制度,陛下初衷是为了发掘更多的有才德之人为朝廷效力,可如今,那些刚正不阿之人因拒绝某些人招揽而去到远离京师之地为官,那些攀炎附势之人却是留在了京师,长此下去,朝堂还能算是朝堂吗?”
叶谦将自己心中的愤愤一股脑说了出来,而当朱棣在听到叶谦这番话后,心中对叶谦的看法不禁又高了几分。
“叶知县未经朝堂,却能将朝堂的局面说的头头是道,本王现在终于相信没有看错人。”
“父皇任人唯亲,如今在朝堂当中担任要职的大臣,大部分都是那些跟随他出生入死,开辟大明山河的开国功勋。这些人,认为自己是有功之臣,各个自持甚高,父皇念在曾经情谊,对他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这般更是助长了他们嚣张气焰。”
“中书省右相胡惟庸,仗着父皇对其的信任,瞒上欺下,结党营私,为所欲为。他手中操纵着生杀黜陟之大权,忠臣义士敢于直言者,皆遭到胡惟庸的陷害。”
说到这,朱棣忍不住摇了摇头。
他因庶出虽不受宠,可说到底,他体内流淌着还是朱家的血。
听着朱棣提及胡惟庸,一想到现在洪武六年的时间,叶谦笑了笑,喃喃道:胡惟庸吗?秋后蚂蚱罢了,现在蹦跶的越高,将来的结局就越凄惨。
叶谦可是清楚的很,胡惟庸所作的一切,可都没有瞒过老朱。老朱之所以不动他,那是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彻底让胡惟庸无法翻身的机会。
而这机会,已经近在咫尺了。
叶谦记得,洪武六年八月,胡惟庸的儿子因马车事故身亡,盛怒之下的胡惟庸不分青红皂白,杀车夫泄愤,而这件事情正好成为了朱元璋清算胡惟庸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