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国以民为本(第3页)

“不说咱们阳明县县衙,整个大明州府县,哪个地方不存在这类事情呢。”

“在老百姓眼中,我们四高高在上的官,可老百姓又怎会知,我们这些所谓的官,却是跟他们一样。”

“大人作为七品知县,每月俸禄不过五两,那就更别说县衙的其他官员了。”

吴伟说到这,无奈摇头。

“所以,吴县丞也曾与县衙的其他人同流合污了?”

叶谦此话一出,吴伟脸色一变,连连摆手:“大人莫要误会,下官只是在阐述如今县衙的现象。自下官来到阳明县后,下官就未曾拿过百姓一针一线!”

叶谦闻言,沉默不语。

其实,他心里已经相信了吴伟所说的话。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朝时期贪官污吏层出不穷,官员普遍俸禄低,不足以养家糊口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就如同吴伟所言,他身为七品知县,每月俸禄不过五两,这听起来或许很多,这点俸禄也的确够叶谦一月花销,可叶谦与其他人不同,县衙的其他人家中尚有老弱妇孺养,仅靠每月的俸禄,根本无法维持生计。

可这就是他们克扣百姓粮食的理由吗?

这当然不是!

为官者是人,百姓同样是人!

既然你是当官的,那就更应该为民着想,而不是为了自己能够填饱肚子,就去克扣百姓。

“本官忽然想起一句话,叫做:百姓强国家强!莆田之下,历来王朝以何为国?”

“以朝廷?”

叶谦摇头:“其实不然,要想朝国繁荣昌盛,百姓才是重中之重!朝廷,不过只是决策者,天下百姓方才是执行者,是他们用双手幸苦耕作,才让百废待兴的朝国,欣欣向荣。”

“民强,则国强!民弱,则国弱!”

听着叶谦的一番话,吴伟心生震撼,他到未曾想这位新任知县竟心怀如此之大的抱负。

可叶谦说的虽然在理,但他却是忽略了一个关键,历代王朝的朝廷,谁又真正在乎过百姓的生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