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借钱买粮(第2页)

“而今又有前元余孽猖獗,边关战事吃紧,千千万万的将士都还张着嘴等着朝廷的粮。”

……

对于父皇所说这些事,朱标自然也清楚。

规矩那就是规矩,有的规矩能够轻易打破,但有的规矩是不能的。

“关于公文所提之事,无需再议。”

“不过,在朕看来,这反倒不是什么坏事儿。倘若他能将这件事情完善处理,这恰好说明叶谦是个有能力之人,可委以重任。”

“倘若是出了问题,一纸文书将其调离阳明县便可。”

伴君如伴虎,这话说的一点不假。

朱元璋作出这样的决定,无疑不是在所有的难题全部又丢给了叶谦,而无论结果的好坏,都无损朝廷。

半柱香后,朱标回到了东宫。

在回到东宫第一时间,他找来了贴身内侍,随后将朱元璋亲笔文书交其手中,命其亲自快马加鞭送往阳明县,叶谦手中。

……

京师城南一偏僻处,一辆马车从远处驶来,慢慢停靠在了一栋青砖瓦房前。

瓦房低矮破旧,简陋至极,而这正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家。

在大明朝建立之后,徐达曾多次拒绝朱元璋的赏赐,包括吴王府。

他担心接受如此显赫的府邸会引发皇帝猜忌。所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才是明哲保身的智慧。

所以,即便如今在朝堂已经身居要职,徐达依旧带着一家人住在这老房子。

下了马车,内侍上前敲响了房门。

不多时,房门应声而开,开门的正是徐妙云。

抬头看去,见是朱棣之时,徐妙云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意。

“燕王殿下,您怎么来了。”

朱棣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两步上前:“妙云妹妹今日可有空闲时间?”

徐妙云掩嘴一笑,好奇看向朱棣,那双黝黑的眼眸当中时不时闪烁着精芒,而这眼神也是看得朱棣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燕王殿下,先进来在说吧。”

徐妙云邀请朱棣进了院门,内侍则是回到马车旁等候。

院子里,徐妙云端来茶水,两人随后坐在了一起。

“燕王殿下此次前来,怕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