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4章
吐蕃遂亡,享国二百一十七祀。
九月甲戌,析吐蕃故地为藏原道,划陇右、河东、河西三镇边军协防。迁鄯州刺史李玄运为藏原道刺史,加授光禄大夫、持节吐蕃诸军事,开府拉萨。玄运乃姑臧房李氏嫡系,昔镇青海时筑赤水军城,深谙羌戎事。太子特赐金缕瘿木鞍,谕曰:"雪域初定,非卿莫抚。"
大唐如今的新闻业发展已经相当迅猛。
得益于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和扫盲运动,让如今绝大多数的百姓至少都具备了日常识字的水准。
如今大唐新闻报纸行业,虽然在李承乾的要求下,一直严格由朝廷和皇家把控,但本身报纸的类目却是越来越多。
读报,在贞观这一朝百姓甚至是外来色目人商人中,都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大唐日报》上,一份关于大唐正式兵不血刃的,将原吐蕃的领土(除却戒日殖民地)全部纳入大唐板块,并且命名为藏原道,改原吐蕃都城逻些城为拉萨府,为藏原道首府。
李玄运这位曾经西北地区的边境刺史,平步青云,连带着姑臧李氏的门楣都似乎高洁了许多。
往来说亲的人不断,颇有种成为新晋五姓七望的趋势。
然而。
鄯州刺史府邸内,李玄运的面色却是凝重到了极点,看着面前家中送来的书信,以及那厚厚一摞又一摞的拜帖,只觉得头皮发麻。
“快!镜儿你速速回家一趟,务必告诉家中父老和族亲,闭门谢客,低调处事,绝不能在这个时候行差踏错!”
李玄运的儿子李明镜跟随在其父身边多年。
如今为鄯州骑兵营一参将,但却也明白政治之中的弯弯绕绕。
太子委以重任,将藏原道治理的任务交给自家父亲,那表面上看是圣恩,但如若处理不好,引来上头的猜忌,那就是绝路!
他根本不敢有丝毫的耽搁,赶忙便是出发赶往陇右道姑臧李氏族地。
临近十月,正是每年大唐商贸最为发达的时节,海商即将出发,连带着引动整个境内不少的工厂和作坊,也是任务繁多。
各地都似乎沉浸在对巨大利益的攫取中,无法自拔。
然而,此刻不少的地方,却也因为吐蕃被大唐吞并,而变得暗流涌动起来。
曾经的高句丽,如今的大唐平壤道。
“砰!”
崔俊一巴掌把信拍在了桌子上,深吸一口气,面色凝重又焦急,眸光闪动着。
“那个李承乾,竟然就这般堂而皇之的把吐蕃占了下来?!”
“当真是.......”
他心中想要骂一声无耻,若是换做了他们清河崔氏在朝堂的时候,虽说吐蕃最后也必定要纳入国土范围,但肯定不会是直接改换为道。
但是,他终究还是高估了如今这位大唐圣太子殿下李承乾的底线。
这厮在能拿下的土地面前,那是一点都没打算遮掩。
“崔兄,如今事已至此,被赐死的松赞干布没有子嗣,甚至和那李承乾同床共枕过的吐蕃公主也连带着被其赐死,大唐拿下吐蕃已经是板上钉钉,我看这下朝堂怕是要腾出手来,对我等出手了!”
赵郡李氏上代家主之子,李子正比此刻的崔俊脸色还要更加难看。
此刻,密室之中,众人呼吸急促。
这些时日以来,又有几个世家家主,暗中加入了崔俊的这个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