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朔北商会立(第2页)
人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牧民担心商会会偏向商户,也有商户怕被限制利润。黄玉卿早有准备,从随身的布包里取出几页纸,上面是她连夜拟定的商会章程:“大家看,章程里写得明白——商会分三个部,牧户部、商户部、工匠部,各部选自己的首领,凡事需三部商议后决定。比如收购价,每月初一由三部一起定,既要保证牧户有赚头,也不能让商户亏本。至于护卫商路的兵卒,费用从商会的抽成里出,抽成只收一成,且每笔开支都要公示,谁也不能中饱私囊。”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上月黄家那群人在牧场偷懒耍滑,已被我按工分制度罚了粮——这商会的规矩也一样,守规矩的,咱们一起赚钱;想投机取巧、破坏规矩的,不管是商户还是牧民,都逐出商会,以后没人跟他做买卖!”
这话一出,不少人都笑了。黄家父母带着儿子来朔北“投奔”的事,早成了朔北的笑谈——黄玉卿没赶他们走,却把好吃懒做的黄家子弟全派去了最偏远的牧场,每天按工分领粮,干得少就吃得少,才过了一个月,黄家儿子就哭着喊着要回去,黄家父母也没了当初的嚣张气焰,老老实实跟着干活了。众人见黄玉卿连自家人都不偏袒,对商会的规矩也多了几分信任。
巴图第一个站出来:“我信黄夫人!我巴图牧场的五百张羊皮,全交给商会打理!”
张掌柜也跟着点头:“我粮铺也加入!以后收粮卖粮,都按商会的规矩来!”
接下来,铁匠铺的李师傅、药庄的陈大夫、甚至几个小有名气的西域商户(都是黄玉卿提前筛查过,无背景纠纷的)也纷纷表态加入。短短一个时辰,朔北大半的商户和牧户都成了商会的成员。
三日后,商会成立仪式在将军府前的广场举行。萧劲衍亲自到场,身后跟着一身戎装的萧明轩——自从“边境预警网”的构想被采纳后,萧明轩每日都跟着士兵去边境巡查,脸上多了几分少年人的英气。黄玉卿站在萧劲衍身边,看着广场上整齐排列的牧户、商户代表,心里颇感欣慰。
仪式上,各部选出了首领:巴图任牧户部首领,张掌柜任商户部首领,铁匠李师傅任工匠部首领。轮到选商会会长时,众人却一致看向黄玉卿。
“黄夫人,这会长非您莫属!”巴图高声道,“若不是您,咱们朔北哪有今日?您当会长,我们都服!”
黄玉卿却摆了摆手:“我身子弱,还要照看念安和念北,实在担不起会长之职。不如设个名誉会长,我只在旁帮着出出主意,日常事务还是由三位部首领轮流打理,凡事商量着来。”
她这话并非推脱。昨日靖王派人送来的那批西域战马,萧劲衍已编入了商队护卫队,可送来的农书里,却夹着一张不起眼的小纸条,上面写着“朔北物产丰饶,当与京城互通有无”——靖王对朔北的关注,从未停止。她若当了会长,难免会成为京中权贵的眼中钉,倒不如退一步,既保留话语权,又不锋芒太露。
众人见她态度坚决,也不再强求。最终,商会定下巴图为第一任轮值会长,黄玉卿为名誉会长。仪式结束后,萧劲衍拉着黄玉卿的手,低声道:“你这步走得好。既整合了资源,又没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
黄玉卿笑了笑,目光却投向人群角落里的一个西域商人——那人是昨日才来的,自称是西域最大粮商的代表,今日却格外关注商会的章程细节,甚至悄悄记录着什么。方才她看到,这人腰间挂着一枚玉佩,样式竟与靖王上次送来的战马上的配饰有些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