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监理使至(第2页)
时间在噼啪的算盘声和偶尔的金银碰撞声中缓缓流逝。周慎极其细致,从最大的金元宝到最小的碎银,从整匹的蜀锦到成箱的药材,甚至每一张地契上的四至边界,都一一核对。库房内的气氛,随着他越来越紧绷的眉头,变得愈发压抑。萧劲衍负手而立,如同沉默的磐石,目光却始终锁定在周慎身上,那眼神冰冷得能冻结空气。黄玉卿则端坐一旁,安静地品着热茶,仿佛周慎的严苛盘查,不过是茶杯中一缕消散的蒸汽。
“咦?”周慎的目光,突然停留在账册上一笔数额巨大的“军备采购预付款”上,又抬头看了看库房角落里堆积如山的精铁、硝石、硫磺等军需物资,眉头紧锁,“萧夫人,此笔预付款,数额巨大,然库房所存军备物资,似乎远超此数?其中差额,作何解释?”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仿佛终于抓住了狐狸的尾巴。库房内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
黄玉卿放下茶盏,缓缓起身,走到周慎面前,目光平静地迎向他锐利的审视:“周大人明察秋毫。此笔差额,乃‘战争财’所得,已尽数用于扩充军备储备,以备大战之需。具体明细,在此‘战争财专项账册’中,大人可自行查阅。”
她从案下又取出一本单独的账册,递了过去。周慎一把接过,急速翻阅,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账册上,每一笔“战争财”的来源(如截获的罗刹人补给、高价出售给中立商队的战略物资、战场缴获的贵重物品等),每一笔的支出(购买军械、抚恤阵亡将士家属、补贴流民等),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甚至附有相关人证物证的索引。其中,几笔数额巨大的支出,赫然写着“靖王旧部抚恤金”!
“靖王旧部?”周慎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疑不定,“萧夫人,你……你为何要抚恤靖王旧部?”
这个问题,终于触及了核心。靖王,那个曾让少帝寝食难安、最终被逼自尽的亲王,其旧部一直是朝廷心腹大患。黄玉卿抚恤他们,意欲何为?是收买人心,还是……别有所图?
库房内的空气,瞬间凝固到了极点。连萧劲衍的呼吸,都似乎停滞了一瞬。
黄玉卿迎着周慎审视的目光,眼神没有丝毫闪避,反而多了一丝悲悯与坚定:“周大人,靖王旧部,亦是朔北儿郎,亦是炎黄子孙。他们或因家国大义,或因受人蒙蔽,最终身死道消,留下孤儿寡母,何其无辜?我黄玉卿一介妇人,不懂朝堂纷争,只知死者为大,生者不易。这笔钱,是我以个人名义所出,与钱庄无关,与朝廷无关。只为抚慰那些逝去的英灵,让他们的家人,能在这朔北苦寒之地,有一口热饭,一件寒衣。”
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那悲悯,不是伪装;那坚定,源于内心。她并非在解释,而是在陈述一个她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实。这份超越政治立场的慈悲与担当,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周慎的心上。他看着眼前这个女子,她身上那股纯粹而强大的力量,让他准备好的所有质疑和刁难,都显得如此苍白和卑劣。
周慎沉默了许久,久到库房内的烛火都仿佛凝滞。他缓缓合上那本“战争财专项账册,又拿起那份《朔北钱庄储备公开章程》,目光落在“储备公开,随查随验”八个大字上,久久未语。最终,他长长地、深深地吐出一口浊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萧夫人……”周慎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周某今日,受教了。朔北钱庄,账目清晰,储备充盈,章程严明,运作……远超周某想象。至于抚恤之事……”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夫人仁心,周某敬佩。此事,周某会如实禀报陛下。”
他躬身,对着黄玉卿,竟行了一个标准的官礼。这一礼,是敬她的智慧,更是敬她的仁义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