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第3页)

“跟很多酒庄一样,我们采用的是罐内二次发酵。这当中有不少好处,最重要的是经济便利又保持着葡萄酒一整年的新鲜,更贴合市场。”

全世界的高端葡萄酒大多都是干红与干白,这种带着泡泡的甜型红酒是非主流的,因为有泡泡,显得不够严肃,因为有甜味,显得不够端庄。意大利的蓝布鲁斯科微汽泡红酒也不著名,甚至很多人都不曾听过。

司徒安然知道,是因为她去过盛产这种酒的产区,参观过一些酒庄。还别说,这种被打上了“肤浅”“简单”烙印的葡萄酒,颜色漂亮,果香丰富,口感清新,风格多样,微汽泡让人欢欣雀跃,不同程度的甜又让人心花怒放。

陆和暄知道,是因为当从李工那里得知要对标意大利蓝布鲁斯科微汽泡红酒时,他特意翻看莲石酒庄的工具书认真学习。

对标意大利蓝布鲁斯科微汽泡红酒,并不是指对标葡萄品种,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蓝布鲁斯科葡萄是一个大家族,有60个近亲品种,酿出来的酒千差万别……莲石酒庄,或中国产区,几乎没有这个葡萄品种。

对标意大利蓝布鲁斯科微汽泡红酒,是指对标酿制工艺及产品定位。

蓝布鲁斯科微汽泡红酒是葡萄酒世界里的睡美人。在寒冷的冬天,她停止了发酵,装瓶之后,在温暖的春天,她又在瓶中复苏,继续发酵,从而产生微泡。她冬天的沉睡和春天的复苏都是自发性的,因此她微微的气泡也是自发的。

但是传统的瓶中复苏二次发酵工艺只有少数酒庄在采用,就像李工说的,出于经济因素及产品口感的考虑,大多数酒庄会让酒在压力罐中苏醒继续二次发酵。

“当然,”李工继续絮絮叨叨,并且还不忘拍少庄主的马屁,“我认为这种有泡的甜红,非常适合中国市场。

“咱们中国人的口味跟外国人的不一样。外国人就喜欢喝干红干白,但干红干白端到咱中国人餐桌上,经常被认为又酸又涩。毕竟在中国,懂葡萄酒的人只是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懂,觉得还不如可口可乐好喝。

“而且汽泡还增添了节日氛围。喝酒不就喝的一个氛围嘛,冒泡泡,看着欢喜,适合喜庆节日或朋友聚会一起喝。再说了,泡泡解决了葡萄酒搭配中国菜的难题。配江浙那边放糖的菜,行;配麻辣、香辣、酸辣,也行!

“所以,林少尝试的这个创新酒款,必将在市场上引起热烈反响!”

别看李工是个技术工人,平时说话老老实实甚至有点笨嘴拙舌,但一面对庄主或少庄主,则像被打了鸡血一般,口齿伶俐,马屁拍得不着痕迹。

因为上面那一翻油嘴滑舌的马屁话,正是从林正一调研一年得来的其中一个结论里套过来的,只不过换了更为平实的口语化表达。当然,他也很认同这个结论。

至于调研一年得来的另一个结论嘛,不好说,他目前还看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