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魏千岁要去南方装逼(第3页)
这是一个高大上的伟光正形象。
没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对人言的,堂堂正正的,何来丢人之说?
杨景辰道:“魏公若能搞到十三亿两银子,本官首接上奏天子,为其请功封爵。”
在他看来,有了十几亿的银子,大明的经济绝对要拔高好几个等级。
绝对要超越以往任何一个盛世,成为绝无仅有的第一王朝。
给魏忠贤封爵,至少没有抹杀其功。
最低也是男爵打底。
封爵也是对其的肯定。
至少在场的臣子没有一个反对。
王承恩道:“其实魏公这一次南下就是为了报复这些江南士大夫对其诽谤。”
“他想去看看曾经喊他奸佞、祸国殃民的大害虫。”
“如今却是喊的人成了乱臣贼子,成了奸佞,成了汉奸,成了卖国贼。”
毕自严道:“有这个条件,的确该去,杀人诛心,对于乱臣子而言,这个理由很充分。”
在场的臣子谁心里没有一点逼数?
要是没有天子首肯,魏忠贤敢去么?
至少魏忠贤在朱由检手中的确是一把最为锋利的刀。
锦衣卫、东西二厂在朱由检的指挥之下,竟然成了大明百姓心目中的最为靠谱的申冤之所。
是百姓最大的三大靠山。
都察院竟成了摆设。
这让一众大臣不得不反思自身因素。
不要觉得百姓心盲眼瞎,看不清谁才靠得住。
反思一下,以前没有一个部门靠得住,都是一丘之貉。
他们非议或诽谤的对象,其实与他们都是五十步笑百步的货色。
没有谁比谁更干净,这是个比烂的时代。
他们常给东西二厂和锦衣卫扣帽子,其实他们何尝不是自己所言之人。
“百姓认可的才是真实的。”
“我们认可的和士绅认可的,其实都不是百姓想要的。”
“行不行,用实际行动说话。”
“事实的结果,我们都惨败而归。”
杨景辰和李标说这话的时候,脸上还是有些难受。
嘴上虽然说不介意,实际上是他们一生之痛。
如今两人都在反思,也在想着如何打造都察院,重新以一个全新的面貌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