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少牺牲一些人,多打死一些鬼子(第2页)
“中条山是黄河以北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日军可首接控制黄河渡口 —— 风陵渡、茅津渡,突破黄河天险,进而威胁西北的核心区域西安和河南西部。”
“所以日军有不得不拿下中条山的理由。”
卫立煌当然知道这些,
“李先生,我在中条山一线部署了三个集团军、十八万多人,依托一些天险关隘居高临下,我相信能挡住鬼子的进攻,此前鬼子也不是没进攻过。¨5′0′2_t¨x^t\.,c\o·m/”
卫立煌是战场宿将,国军嫡系部队中的 “五虎上将” 之一,中条山防线就是他亲自布置的,因此很有信心。
他却不知道,
不久后的中条山会战,会成为卫立煌一生最大的耻辱。
中条山一战,
日军出动十万人,
只用了几天时间,
就撕开了防线口子,并把部队从中分隔开,还封锁了黄河沿线,切断部队的后勤补给和撤退路线。国军更是指挥失误、补给不足、缺乏配合,
最后结果就是,
日军一路碾杀国军,
战斗前后一个多月,国军绝大部分都是被围歼追杀,国军总伤亡七万七千人,这个数字包含死亡、受伤、被俘虏和失踪人员。
反观日军,伤亡人数只有三千。
这场会战轰动华夏,让抗战力量损失惨重,更严重打击了国人的抗战信心。
十八万对十万,打出了自身阵地丢失、死伤七万七,对方占领阵地、死伤三千的结果,哪怕是现代人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
听完卫立煌信心十足的回答,
李长青笑着摇摇头,
“卫司令,我们截获的情报里,有关于日军的行动战略,不知道卫长官要不要听听看?当然,这只是其中一套,战场上千变万化,指挥官肯定会随机而变。”
卫立煌皱皱眉,
“李先生,不如我们到作战指挥室去说。”
“好啊。”
两人离开酒桌,到了西合院的另一个房间,这里是卫立煌的司令部作战指挥室,最明显的就是墙面上挂着一张占了整面墙的大地图。
李长青也不客气,站在地图前说起日军战略。
说起来,
日军的战略也并不多神奇,
但却切中国军部队的命脉。
战前频繁侦察、施放毒气,并制造进攻西安的假象,麻痹中国军队。
而后忽然发难,
发起闪电战,
以精锐部队从东、西、北三面楔入,同时封锁黄河渡口,形成内外侧包围圈;集中装甲车、重炮和航空兵,配合快速穿插部队突破山地防线;采用两翼迂回、中央突破战术,切断中条山军队退路并围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