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瓜卖出了天价发家全靠它行走的石头子
第25章 销路不好的豆角子(第3页)
天还黑着,她就拽着时海去菜园摘豆角,露水打湿了裤脚也顾不上。摘满三大筐,才去叫时雯:“走,赶车去府城。”
马车轱辘碾着晨露走了两个时辰,总算到了府城菜场。交了税钱刚把豆角摆开,零星有人来问,虽不如西瓜抢手,但府城人多,零零散散总算卖完了。
回家扒拉着算盘一算,时老太首皱眉:“除去吃喝和来回功夫……无奈的摇了摇头。”转头就把卖豆角的活全推给时海,“往后这事你管着。”
时海性子稳,今天去县城,明天跑府城,哪怕卖得慢,也没让豆角烂在手里。
瓜地里的西瓜早歇了秧,时雯拿着镰刀要拔瓜秧,时义拦着:“又不种别的,留着呗。”时雯瞅着三哥眼里的小算计,没再多问,转身走了。
连着五天阴雨,出门都费劲。可这豆角偏不怕雨,疯长的势头没停,堆在屋里快占了半间房。时老太看着发愁,首拍大腿:“这可咋整?”
时雯在旁提醒:“阿奶,要不腌成酸豆角?就像您腌萝卜条那样,能放久,吃着还爽口。”
时老太眼睛一亮,拍了下大腿:“对!就听我家大宝贝的,准没错!”
闲置的院子里很快摆上了几大缸酸豆角。时老太指挥着两个儿媳妇洗缸、晾豆角,撒盐、揉拌、压实,最后封上缸口,压上石头。她一边擦汗一边念叨:“可别糟蹋了这好东西。”
当时只想着别让豆角烂在手里,没成想这酸豆角后来成了家里的宝。早上配着稀粥吃,酸脆开胃;炒菜时切一把进去,立马添了股鲜灵劲;就连包包子、做馅饼,拌上点酸豆角,都能让一家人多吃两碗饭。
后来时家小西开了小铺子,酸豆角成了抢手货,有人专门跑来看:“就这酸豆角,咋就比别家的多股子清香味?”时老太听了,总偷偷乐——要不是当年豆角堆成山,哪想得到这招呢。
当然这都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