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瓜卖出了天价发家全靠它行走的石头子
第34章 收好的粮食藏进迷宫里(第3页)
"那是自然!"村长笑得眉开眼笑,"让老大老西推晒谷场去?"
"去吧。"
送走村长,时老太背对着太阳站了许久,她抬手捶了捶腰,嘴里嘟囔着:"灾年里,粮食多了可不是啥福气......"
小米、荞麦跟收麦子那会儿一个样,连轴转着忙了两天,才都妥妥当当地收进了迷宫。外头空院里,荞麦面多留了些,小米则一点没剩,全藏了起来。
时小六总算得空,往他那片瓜地跑了趟,摘回个不算圆、个头也不算大的西瓜,拎进屋就喊:“小妹,快来尝尝,咱自个儿种的瓜!”
这瓜模样虽不周正,甜度却惊了人,比糖水还要蜜几分。大家伙尝了,没一个不夸的。
七天后,村长把脱粒机送了回来。这时家大院早己收拾得整整齐齐,麦秸秆垛得像座小山,码得方方正正。
时老太拉着时雯,又去了晒谷场那棵老槐树下,跟邻里们凑着唠家常。场边还有几户人家,正晒着最后捡来的零星小麦。
“听说了没?咱镇这几个村,竟没一家出去逃荒的。”有人起了话头。
“真能撑住?”
“咋撑不住?咱这几个村挨着河,地里能引水浇,”说话的人往河的方向撇了撇嘴,“那些靠天吃饭的村子才叫惨,说是颗粒无收也差不多。”
“可不是嘛,前期若不是靠着河水浇地,咱也好不了。”
“可惜啊,终究不如去年。没正经下过雨,庄稼总像缺了点精气神。”
话题渐渐转到税上,有人压低了声:“今年的税还没个准信呢。”
“为啥?”
“听说是知府大人上了折子。”有人接话,“去年按人头收,一人两石。今年若还这么收,咱怕是也得逃荒去了。”
时雯在一旁静静听着,手里捻着根草茎,心里头犯嘀咕:这位陛下,究竟会怎么处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