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瓜卖出了天价发家全靠它行走的石头子
第36章 高粱地里的甜高粱(第3页)
槐树叶沙沙响,日头晒得人暖烘烘的,大家伙儿念叨着,心里那块悬了许久的石头,总算落了些。
地里的高粱红透了穗子,种高粱的人家脚不沾地地忙活着。一杆杆连根刨起,首溜顺首的归成一堆,歪七扭八的另码一边,最后再把沉甸甸的高粱头割下来,捆成一束束的,透着股子丰收的实在。
这边正忙着正经活计,时雯带着五个哥哥却溜到了旁边那亩甜高粱地。她先折下一根,麻利地剥净外面的老叶,再掰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递到哥哥们手里:“尝尝,看甜不甜。”
几个半大小子瞅着时雯把高粱杆的皮剥掉,放嘴里嚼得滋滋响,最后吐出点渣渣,眼睛都亮了。
“真甜!”时小六先喊出声,“小妹,这跟糖一个味儿!”其他人也跟着嚼起来,嘴里满是清甜,乐得首咂嘴。
时雯摆摆手:“好吃也别贪多,不然嘴角该长口疮了。”
“知道啦,就吃两根!”哥哥们嘴上应着,手里的甜高粱杆却没停,咔嚓咔嚓嚼得正香。时雯又折了几根,往旁边的地里去,让他们也尝尝这清甜。
时海嚼着嚼着,忽然一拍大腿:“嘿!头回知道高粱杆能这么甜!咱把这甜杆儿拉去县里卖,指定好卖!”
旁边几个都点头:“可不是嘛,城里孩子怕是没吃过这个,准稀罕!”
时老太她干脆放下手里的活计:“那咱就先割点试试水,去县里探探路。”
说干就干。让时仁、时义咔咔砍了起来。其他几个小子蹲在边上,麻利地剥掉外面的老叶子,二十来根捆成一捆。剥叶子时还特意把顶上的高粱穗子砍下来收着——这可是种子,可不能让旁人随便得了去。
不多时就砍了约莫两百颗,装了满满一驴车。时海挑头,带着时仁和时雯,赶着驴车往县城去。临出门前,几人合计了价格:“就卖三文钱一根吧,跟糖人一个价,不贵也不贱。”
“走了!先去试试!”时海扬了扬鞭子,驴车轱辘轱辘碾过村路,带着满车的甜气,往县城方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