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瓜卖出了天价发家全靠它行走的石头子
第93章 准备结婚用的物件(第3页)
这次是时仁赶着车去县城,时老太早说了,要顺带给他挑结婚用的东西。
先还是去了布庄,昨天光顾着挑日常用的,倒忘了买红色布料。时老太精挑细选,挑了匹正红的绸缎做喜服,走挑了被里个被面。
时仁自己选颜色时,专挑那些亮堂鲜艳的,惹得时老太笑着拍他手背:“倒比姑娘家还爱俏。”
除了这些,还买了一百斤棉花——大半是给时仁做喜被的,余下的要给家里人做棉衣。时老太扒拉着指头一算,觉得不够,又让掌柜再加五十斤。
最后结账时,她还不忘拉着掌柜念叨:“都是老主顾了,给个实在价,往后采买还来你家。”掌柜被磨得没法,只好按最低价算了账。
时老太还不忘和布庄掌柜打听给下人发月银的事,掌柜听了笑着接话:“这得看家里情形。我知道有家主给下人的月银,差别不小呢——干那些上房揭瓦、或是跟车走远路的险活,一月能开一两银子;要是平时就守守院子、扫扫前后院的,大多是六百文。”
老太点点头,心里大概有了数。
时雯在旁记着,等会儿去别处再问问,心里就更有数了。
从布庄出来,祖孙俩又转去杂货铺子。
时老太拉着掌柜,一样样数着时仁结婚要备的小物件。
时雯在旁帮着看,扎喜糖的红绳、贴窗户的红纸,什么针头线脑,只要是小两口过日子能用到的,竟真一样不落地都挑了新的。
掌柜的搬来好几个大箱子才装下,笑着打趣:“您老这是给新人置个全新的小家呢。”时老太乐滋滋应着:“可不是嘛,娶媳妇就得让人家舒心。”
临离开杂货铺时,时老太又顺口问掌柜:“你们这常接触大户人家,知道他们给下人发月钱,一般都给多少不?”
听着答复差不多时,时老太心里这才彻底有了数,暗暗定了个合适的数——家里人干活勤恳,月银比外头寻常人家稍宽裕些,既让大家手头方便,也不至于失了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