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瓜卖出了天价发家全靠它行走的石头子
第104章 老人发现天气不对劲(第3页)
时老太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忙招呼着跟来的张三两口子:“你们俩,把老家那年的事再跟大伙儿说说。”
张三媳妇便红着眼圈,把当年蝗虫遮天蔽日、地里庄稼被啃得精光、一家人逃荒求生的光景细细讲了一遍。那血淋淋的真事儿一说,原本还有些半信半疑的人,此刻心里头也都信了大半,望着日头的眼神,多了几分沉甸甸的忧虑。
时老太跟村长碰头,琢磨着得未雨绸缪:“依我看,村里该打口深井。真要是旱起来,至少能有口喝的水。”
村长听着在理,回了家就跟赵平合计:“要不就用学堂分的那笔银子,在学堂中心打口井?”
赵平哪有不答应的?这种没个准头的事,要是让村里人凑银子,保不齐就闹出这事那事的。用学堂的钱就省事多了,他点个头,这事就定了。
转天村长就往城里跑,寻着打井的匠人,花了三十两银子,在学堂那儿起了口深井。
村里的井刚打好,时老太又发话了,让匠人在自家外院也打一口,还特意嘱咐要打得更深些。这口井最后花了五十两银子,井绳放下去老长才见底。
时雯瞧着家里和村里都打了井,又提议:“阿奶,要不往瓜地那边也打一口?家里也不差这五十两,多口井总更稳妥些。”
时老太听了,点头应道:“行。真要是赶上那年,河里干得见底,这井就能派上大用场,应急总是好的。”
就这么定了,没过几日,瓜地里也多了一口深井,井口用石板盖着,看着就牢靠。一家人心里头,又踏实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