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卖不出去的挂面
时老三听了,咂咂嘴觉得可惜:“娘,咱这麦子成色多好,在赵国当麦种都够格,一亩地的产量比赵国高出一倍呢!要不,运到赵国去卖?”
时老太摇了头:“太远了。粮食这东西管得严,路上不定出啥岔子,犯不着冒险。改天再说,让我琢磨琢磨。”
夜里,时老太跟时雯躺一块儿,叹道:“雯丫头,这麦子这么卖,价钱实在不高,你有没有啥法子能卖贵点?”
时雯说:“阿奶,让我想想。”
她回了二楼,进了种子店转了转,去了二楼厨房翻了半天,瞥见橱柜里的挂面,眼睛一亮,抽了一把出来就往时老太屋里去。
“阿奶,你看这个咋样?”
时老太借着油灯瞅了半天,问:“这是啥?”
“这叫挂面,首接煮就能吃,省得和面揉面,放着也不容易坏,能存挺久。”时雯解释道。
“可这是咋做出来的?”
“阿奶,我只知道个大概,我说给你听,明儿让我娘她们试试?”
“好,你说说。-r¢w/z+w¢w\.*n,e·t_”
“就跟做面条差不多,就是切得细点,在太阳底下晒干,再切成段,包起来就行。”
时老太点头:“哦,就这么简单,明天试试。先睡吧。”
时老太向来是说干就干的性子,转天一早就让三个儿媳妇动手试做挂面。李氏、牛氏和郑氏每人揉了块面,一块和得软乎乎的,一块硬邦邦的,还有一块不软不硬正合适,就等着醒上半个时辰,再各自擀面、切面、晾晒,像模像样地做起了实验,看哪种面做出来的挂面最筋道、最好存。
家里的男人们也没闲着。麦子收完了,紧接着就得收小米、翻地种萝卜白菜。玉米地和红薯地里的草更是疯长,得蹲在地里一棵棵拔干净。老话常说“人勤地不懒”,想让庄稼长得好,就没个歇脚的时候,不是在拔草就是在锄草,手脚就没停过。
傍晚收工回家,男人们也不忘顺手捎些东西——要么背回来拔下来的野草;要么打一筐红薯秧,剁碎了正好喂鸡喂猪,一点不糟践。一家人各司其职,忙得脚不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