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瓜卖出了天价发家全靠它行走的石头子
第213章 要育的苗太多了
冬天的雪一场接一场,来得总那么合时宜。-精_武′小/说+网! _最′新-章~节.更,新·快*每次落雪都不多不少,薄薄一层铺满屋顶,不会压得茅草屋吱呀作响;落在地上也积得刚好,能盖住田垄里的裂痕,却又不至于让人出行艰难。
时老太站在门口看雪,都忍不住念叨:“这雪下得讲究!”老辈人常说,冬雪下得匀净,来年地里的墒情就好,病虫害也少。如今瞧着这一场场知趣的雪,谁都明白,明年准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月,地里的庄稼定能长得旺,新添的几百亩地也能有个好收成。
今年这个年,全村人、全县人,甚至全国人,都因为北边下的雪而高兴。老话不是说“瑞雪兆丰年”嘛,雪下得好,明年地里收成就好,老百姓日子就能好过,谁能不高兴呢?
可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县里里大地主盯着自家囤的红薯,脸色沉了沉——雪好收成好,这价格怕是要跌;城里的大世家也犯了嘀咕,明年佃户交的租子虽会多,可百姓日子好了,想再拿捏着苛待,也没那么容易;最不痛快的要数做人口买卖的,年景好了,百姓能吃上饭,谁还舍得卖儿卖女?他们的生意,这下可要冷清不少。?j!i.n-g?w+u\x¢s-.^c′o′m/
过了二月,天刚透着点暖意,时老太就叫上大儿子时老大和时雯,商量今年几百亩地的耕种计划。大暑、小暑知道几人要谈正事,识趣地退到门外,还轻轻带上了屋门。
时雯掏出一个自制的笔记本,上面记着每个村的田地亩数和土壤、水源情况,一目了然。时老大先开口:“娘,我觉得今年还是多种麦子、高粱稳当——万一再闹旱灾,这些庄稼耐旱,能保收成。”
时老太摇摇头:“先前那老道没再提旱灾的事,不用总揪着这点。”
“大伯说的有道理,但咱们也得种上能多卖钱的作物。”时雯接过话,指着本子上的地块划分,“离咱家最远的三个村,种小麦和红薯,耐储存还能当口粮;近点的地块种玉米、小米,方便打理。剩下的地,咱得种点新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