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榨出花生油(第3页)

 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如何受朝政影响,到当今皇帝的脾气秉性、行事风格,汪夫子都讲得条理分明、细致入微。时满听得格外认真,手里的笔不停记着,只觉得这些见闻,比单读圣贤书更能开阔眼界。 

 油坊里榨出的花生油,一坛坛封好后放进库房静置——照大师傅说的,等上十多天,油会变得更清亮金黄,口感也更纯。可库房里堆得越来越多的花生饼,却成了难题。 

 有人提议:“这花生饼嚼着香,不如拿去卖,肯定有人买!”时雯听了倒犯嘀咕,她只记得上辈子这东西都是用来喂猪喂羊的,可转念一想,如今这年代缺油少粮,或许还真有人愿意买。 

 没等时雯拿主意,时老三主动揽下活:“这事儿交给我!这么好的东西,我保准能卖出去!” 

 时雯点点头:“好,三叔,那这事就拜托您了。” 

 转天一早,时老三装了两麻袋花生饼,套上牛车往县里的菜场去。到了地方,他停稳车,把花生饼往摊前一摆,扯着嗓子喊起来:“油饼!刚榨完油的香油饼!五文钱一斤,大家都来瞧瞧、尝尝!” 

 时老三这一喊,菜场里的人都围了过来——一听“油饼”还能免费尝,更是好奇。你拿一片、我掰一块,嚼在嘴里满是香味,还带着油润的口感,有人当即点头:“还真有油味!” 

 旁边立马有人接话:“可不是嘛!煮粥的时候搁几片,不就跟吃了油似的?比光喝白粥强多了!” 

 也有人琢磨着划算,跟时老三商量:“兄弟,五文一斤有点贵,能不能便宜点?便宜了我多买些!” 

 围过来的人跟着附和,时老三琢磨着见好就收,最后拍板:“行!都是街坊,就按西文一斤算!” 

 这话一出,穷苦人家都动了心——平日里吃不起油,买二斤花生饼回去试试,做饭时添上,也能沾点油星子。不一会儿,时老三带来的两麻袋花生饼,就被买走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