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红薯变粉条(第3页)

 前几年大旱,日子难到揭不开锅时,她才算彻底看清——这世上除了自己的儿子靠的住,其他的都是混蛋、王八蛋。如今守着孙子,看着儿子儿媳踏实过日子,她心里反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安稳。 

 老时家的红薯一车车收拉进了作坊,又一点点制作成了红薯粉。时小西的酒楼里,很快添了好几道用粉条做的菜,其中猪肉炖粉条和酸菜炖粉条最受欢迎,客人吃了总问:“你家这粉条哪儿买的?我家也想捎点。” 

 时小西听得多了,便回了趟家,找到时雯和时老太:“阿奶,我看这粉条能往外卖吗?好多客人都来问。” 

 “卖!咋不卖!”时老太当即应下。 

 “那卖多少钱一斤合适?”时小西又问时雯。 

 时雯摆摆手:“我算不清这个,我去把六哥找来,他最懂账。” 

 没多久,时小六揣着算盘、拿着笔过来,往桌边一坐,噼里啪啦就算了起来:“红薯平日的价、磨粉的工钱、耗的柴火……大概十斤红薯出一斤粉条,成本差不多一百文。”算完他抬头,“成本就是这些,具体卖多少,你们俩商量着定。” 

 时小西和时雯合计了一阵,暂定两百文一斤:“先试试水,要是卖得不好再调价。” 

 时小西还补了句,“这粉条是干货,一斤能泡不少,买的大多是富裕人家,这个价该能接受。” 

 等时小西把红薯粉拉回酒楼,跟任雅说了定价,任雅却摇了头:“听你说这红薯做粉条的法子不算难,保不齐过两年就有人学着做了。咱得像之前卖西瓜那样,先把价格定高些,赚够头一波钱,等以后做的人多了,再慢慢降价。” 

 时小西琢磨着有理:“那你说定多少合适?” 

 任雅想了想:“就定二两一斤。” 

 “好!听夫人的,酒楼你说了算!” 

 虽说二两一斤的粉条让不少人觉得贵,但富贵人家不在乎这点钱,只觉得好吃,买的人也不少。尤其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要备年货,粉条卖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