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二十岁的奶奶(第2页)
路上王媒婆时不时发喜糖出去,惹的一大帮孩子围着花轿转。
这婚礼,说是老时家头一遭的热闹,一点不掺假。除了时义带着人去南边卖年货没赶回来,家里人全上阵忙活:时老大招呼着提前来的亲戚,时小西盯着后厨的酒席,牛氏和刘氏帮着整理喜房,连时雯都带着几个小辈,在门口给客人递喜糖。§?¢齐%?盛/小.x说¨.网¨¢2 ??+首|?发?
屋里的炕上、桌边坐满了亲戚,尤其是小一辈的亲家们,凑在一块儿聊得热火朝天。有的是教学的,有的是做打猎,虽说行当不同,可聊起家里的琐事、孩子的趣事,倒也格外投缘,你一句我一句,满屋子都是笑声。
时家的喜酒没分远近亲疏,村里好些人家就算只上了几文钱的份子,也被热热闹闹地迎进院子。不管是亲戚还是乡邻,上桌都是客,好酒好菜尽管上,谁也没有怠慢了。
开席时,屋里院外摆了几十张桌子,不管是送了贵重贺礼的亲家,还是揣着几文钱来道喜的乡邻,面前的席面都是一模一样的——炖得酥烂的肘子、喷香的西喜丸子、清爽的素炒蘑菇……..,再配上两壶好酒,看得人首咽口水。大伙儿边吃边聊,满院子都是欢声笑语。
等到苏秀披着红盖头,被时老三用花轿接回来,拜堂、敬酒、闹洞房,每一步都办得妥妥帖帖。看着苏秀被众人围着道喜,脸上掩不住的笑意,时家上下都松了口气——这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总算是给了苏秀应得的体面,也了了时老太心里的一桩大事。
等喜酒散了,离得近的乡邻揣着主人家给的喜糖,说说笑笑往家赶;远道而来的亲家们,就留在了时家给闺女院里歇脚。那屋子早收拾得干净暖和,铺着新被褥,摆着热水,让亲家们心里也暖烘烘的。
成亲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苏秀就按规矩起身,想着给家里人做早饭。刚穿好衣裳,就见时老三也跟着起了,笑着说:“我陪你去厨房,搭把手。”经过一晚上的相处,两人少了初见时的生分,说话间多了些自然的暖意。
两人走到正院厨房,李西媳妇正好也到了,时小西在一旁笑着介绍:“秀,这位是李西媳妇,平时帮着娘院里做饭,手脚麻利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