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全家的期盼(第2页)

时义一行人风尘仆仆,总算在农历二月初赶回了家。家里人三天前就得了护院带回的消息,虽为梅县遭遇的糟心事气得直跺脚,但见人都平平安安回来,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时老太心疼孙子受苦,又怕远在京城的时满惦记,当天就派人快马往京城汪家去,把时义被羁押、最终赎归的事一五一十告知。

此时京城的春围尚未开考,时满接到消息,又急又气,却也知道眼下备考最要紧。他拉着汪夫子,把梅县官府贪赃枉法、欺压外乡人的事说了一遍,两人就这事讨论了两天。汪夫子结合官场门道点拨了几句,倒让时满对世事人心多了几分看透,也为他后来的应试思路添了不少启发。

时家众人到了大门外,时老太没让他们直接进门,先让人搬来一盆炭火,又取了些艾草:“都迈过这火盆,再用艾草洗洗热水澡,把一路的晦气都去了。”

一行人依着嘱咐做完,才跟着进了屋。等大家都洗漱干净,一大家子围着时老太,在堂屋坐定,时义便开口,把梅县的遭遇一五一十讲了出来。

原来他们当初一边卖干货一边往南走,沿途县城的铺子多少都进了些货,直到到了梅县的王记杂货铺子。那王记在蜀国有门路,近几年也卖过这类干货,可当时义问他们要不要进货时,王掌柜嫌价高,没肯要。一行人本想在梅县休整一夜,转天去别的地方,没成想当晚就被官府的人找上了门。

“一开始他们还含含糊糊,只说我们犯了律法,后来翻出马车底下的刀,就拿‘没有本地州府的武器文书’做由头,把我们全抓进了大牢。”时义叹了口气,“周叔本想偷偷溜回来报信,可不知怎么,他们把我们看得紧,一个也没放过。好在没动刑,就是牢里的吃住差了些。”

一旁的刘氏早听得眼泪直流,顺着脸颊往下淌。时义赶紧转头劝:“娘,我这不是好好回来了嘛,别哭了,以后我不出远门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