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被雷劈了

两天休整一过,时家人立马投入新的忙碌。时仁、时海先领着三辆马车去卖瓜:品相好、个头大的瓜,依旧拉去洛城卖现银,能换个好价钱;另外两辆马车则往周边县城跑,用麦子换瓜,既家里得了粮食,也能拓宽销路。

今年各地种瓜的人多了不少,可论起瓜的个头品相,没一家能比得上时家的。小河村的乡亲们心里门清,虽说都知道时家种瓜的法子,却没跟风凑热闹,反倒选了种菜——既省心,也能给家里添项稳定收入。倒是其他地方的人,不信邪似的,每年还在琢磨着种各种瓜,想试着赶上时家的水准。

家里其他人便一头扎进了葵花田。他们熟练地割下葵花盘,像去年一样,将一个个花盘倒扣着插在杆子上——这样既能通风,又能让阳光晒透,手里的活计麻利又有条不紊。

这边葵花盘刚插好,那边收玉米、刨花生、挖红薯的活就接上了,从早到晚没停过手。人人都忙着把地里的收成往家运,脚不沾地地忙。

老时家今年种的红薯比去年多了一倍,红薯作坊堆不下,多出来的一半都暂时运到了猪厂存放。

这天,村长找上了时老大问道:“时田啊,今年收乡亲们红薯的事,啥时候能开始啊?”

时老大当即应道:“村长叔,谁家红薯挖出来了,随时能拉到猪场这边来。”

村长一听,连忙追问:“那价钱咋算?多少文一斤?”

时老大坦言:“这价钱我还真没定,村长叔您让乡亲们再等一天,别着急挖。我这就去别处打听打听市面上的行情,咱按公道价来,保证不亏了大伙!”

“好好好,这样最妥当!”村长连连点头,放心地转身回村传话去了。

时山赶着小驴车,正四处打听红薯市价,却不知道上河村的山药地里出了事。

原来那地里的山药豆长得密密麻麻,一层层挂满藤蔓,不少还掉在了垄沟里。上河村的人虽都好奇这是啥东西,偶尔也会摘一两个看看模样,但没人像刘家大舅母王氏那样,动了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