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该来的自然会来
日子挨着日子过,家里的活计就没断过——不是作坊里要盯着,就是家里的琐事得操心。小奶娃娃们跟拔节的小苗似的,一天一个模样往高里长;猪场的猪、鸭圈的鸭也愈发壮实,估计年前就能吃上那么几只了。
转眼就到了收萝卜、砍白菜的时节,家里照旧支起大缸,忙着腌酸菜、泡萝卜,满院都是清爽的菜香。地里也下了头霜,透着股初冬的凉。波菜却依旧是翠绿,不受一点影响。
这天,汪思思寻到时老太和刘氏,说想去找时满。婆媳俩本就没打算拦着,时老太想了想又叮嘱:“你把小子带过去就行,安平留在家里,交给你婆婆照看,省得你一人带俩太受累。”刘氏也跟着点头:“对,照管一个能轻松些。”
汪思思正收拾行李,任静忽然找了过来,对着时老太和刘氏笑盈盈地说:“阿奶,娘,我也想去看看时义,等小六成亲再回来。俩小子就留给娘照管,行不行。”
时老太听了,当即应下:“去吧!正好给你大嫂搭个伴、帮把手。那边要是遇上那不长眼的女人搅事,你多盯着点——你大嫂性子软,容易吃亏。”
“知道啦娘,阿奶!”任静转身就往自家小院走,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满心都是要见丈夫的欢喜。
时山这边也没闲着,正忙着清点人手、收拾要带去的东西,恨不得把家里的好物件都给捎上。
刘氏早早就做好了新的衣服、纳了厚实的鞋袜,叠在包袱里;作坊里的花生、瓜子装了满满两布袋,粗细不等的粉条也捆了好几捆;花生油装了两小坛,酸豆角更是搬了一大缸,就连山药豆,都装了一麻袋。
不是啥稀罕宝贝,却都是家里日常用得上、吃得惯的东西——时山心里就一个念头:能多带点,就多给儿子那边捎点,让他记得家里的味道。
牛氏再也没闲工夫跟刘氏说酸话了。
每天头晌,她准得去看看大孙子安意,逗着孩子咿咿呀呀地玩;到了后半晌,又急着去抱二孙子安才,软乎乎的小娃娃揣在怀里,她脸上的笑就没断过,嘴里还不住地念叨着:“我的乖孙哟,长得真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