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瓜卖出了天价发家全靠它行走的石头子
第279章 小院里的秘密(第2页)
“这个曲辕犁,有啥讲究不?”
时雯皱着眉想了想,指尖在桌上画着形状:“我只记得——犁头不能像现在这么直,得弯个缓坡似的弧度,犁头要尖尖的,这样插进土里时能顺着地势‘滑’着走,不跟硬土较劲。还有犁杆,得是要弯的有弧度,这样扶犁的人不用总使劲掰着,省不少劲。”
说着她拉了拉翟景明的胳膊,笑着补了句:“具体的分寸,你多试几次肯定能摸准,我信你手艺!”
这阵子这俩人哪儿也没挪窝,天天扎在东院里鼓捣。一个站在那儿瞎指挥,说东不西的;一个就闷头瞎琢磨,俩人倒也忙得有来有回。
等年根儿一到,翟家上门送年礼的人就多起来了。时雯哪儿还顾得上待在东院,只得赶紧出来,跟在翟母后头,迎来送往地招呼客人。球球一步不落地跟在时雯身后,客人一进门,他就凑过来小声提醒:“这是翟二婶子”“那是翟六嫂子”,避免了很多尴尬。
时雯心里琢磨着,这大族就是不一样,光家里人就多到数不过来。就算记性再好,也不可能把每个人都认全、都记牢。
她越想越觉得,以后出门可得收敛点,别太张扬。你瞧这小县城里,随便碰到个人,不是三伯就是四叔,要么就是哪位大姐、哪个二嫂子,指不定都是沾亲带故的,万一认错了人、说错了话,可就不好了。
翟家这年过得倒安生,没别老时那么热闹,说到底还是人少。
头回见着的翟家小妹,总算露了面。小姑娘才十岁,皮肤白净得像细瓷,眉眼也周正,就是脸色透着点病气,身子看着弱不禁风的。
翟景言先开了口,客客气气喊了声“嫂子”。时雯也连忙应着,笑着回了句“小妹好”,目光落在女孩身上时,还多了几分柔和。
先前翟景明跟时雯提过,这小妹打小就脾胃不和,再好的东西也咽不下几口,身子骨自然弱得像株风里的小苗。平日里别说出门走动,就连自家屋门都少踏出去几回,大多时候就安安静静待在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