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准备离开

 夜幕降临,青山村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求?书

 会议初始,氛围还算平静。个别村民在下面小声嘟囔着,觉得族长有些小题大做,杞人忧天。在他们看来,不过就是难民比往常多了些而己,能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他们交头接耳,满不在乎地议论着,认为族长是过于紧张,把事情想得太严重了。 

 然而,当族长缓缓说出,村里的人救了两个人,而这两个人是第一批成功逃出来的难民,后面还有数不清的难民正源源不断地涌来时,原本嘈杂的会议室瞬间安静了下来。大家的脸上开始浮现出紧张的神情,原本的不以为意消失得无影无踪。 

 族长接着严肃地说道:“村里的老井己经不怎么出水了,大家留下来也是等死;明天村里还没办路引的,必须全都去镇上办好。这路引至关重要,它是我们在这乱世中合法通行的凭证。如果有人不听劝告,不办理路引就去逃荒的,那无疑是自寻死路,也可以自行离开青山村,在这逃荒的路上,没有路引的人会被当成流民抓起来,到时候可就悔之晚矣。” 

 听到族长这番话,绝大多数村民这下可着急起来了。大家心里都明白,在这动荡不安的世道里,脱离青山村这个相对安全的庇护所,就如同置身于茫茫大海中没有航标的小船,随时都可能遭遇灭顶之灾。于是,大家纷纷表态,明天一早就去把路引办好,绝不含糊。 

 看到大家的态度,族长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好了,该说的我也都说了。大家回去之后,要尽快把行李都打包出来,做好随时出发的打算。这里有一些盐,是我家小薇花钱托人弄来的。免费送给大家。大家要知道感恩,小薇为大家做了这么多,可别在背后说三道西,到处损坏她的名声。要是让我知道谁在背后嚼舌根,可别怪我不客气。” 

 族长顿了顿,又把目光转向老二和老三,说道:“老二,老三,现在路上的难民越来越多了,情况复杂,你们俩护送大家去办路引,确保大家的安全。好了,散会吧。”说完,族长率先起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出了大厅。村民们也陆陆续续地起身,带着紧张和忧虑,领好了盐,各自回家做准备去了。·l¢o·o′k¨s*w+.!c-o′m, 

 一大早,村子里就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以往,大家脸上总是挂满笑容,可如今,那些笑容都换成了凝重的表情。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打包,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变故。 

 孩子们似乎也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不再像往日那样嬉笑玩耍,个个都乖乖地在家帮忙打包。 

 今天,难民的身影比以往更多了。一路上,随处可见拖家带口、神色疲惫的难民。这也越发证明了族长的担忧是对的。因为要办理路引的人比较多,为了安全起见,大伙都选择走着去镇上,赶着牛车去己经不安全了。 

 老沈家也不例外,一家人都在紧张地打包着。老刘氏一边收拾着物品,一边扯着嗓子诅咒着老天:“这老天爷啊,怎么就不长眼呢!好好的日子,非得弄出这么多糟心事。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招谁惹谁了?”那声音又尖又高,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老二媳妇在一旁也帮腔道:“就是啊,娘说得对。这日子可怎么过哟,也不知道这祸事什么时候是个头。”她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地把衣物塞进包里,沈大壮和沈小花也在帮忙打下手。 

 沈老头平日里总爱叼着个烟袋,可这会儿也没了抽烟的心思,默默地把烟袋别在腰间,加入到打包的队伍中。沈家老二跟着大伙去办路引。 

 刘寡妇这次倒是听劝了。上次因为粮食的事情吃了大亏,她可不想再重蹈覆辙。所以,早早地就跟着大家去办好了路引,以防万一。 

 赵母留在家里继续打包。她一边收拾着,嘴里也不停地嘟囔着:“这世道,真是乱了套了。也不知道这一去,还能不能再回来。”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