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盖新房(第2页)

 其余村民也三三两两商议着,有说要盖瓦房的,有说先搭窝棚过渡的,都按着自家的银钱和人口盘算,气氛热闹又踏实。 

 第二天一早,登记处的吏员果然带着两个差役来了,手里还捧着一卷地契文书。“云栖岭那边都安排妥了,这就带你们去选地。”吏员笑着招呼,“按你们说的,村名还叫青山村,地界都划好了,只管挑自己合心意的地方。” 

 赶着骡车驴车的,推着独轮车的、牵着孩子的,跟着吏员往云栖岭去。一路越走越开阔,远远便望见连绵的青山,山脚下一条溪流闪着银光,正是地图上标的好去处。.d.n\s+g/o^m~.~n*e?t~ 

 到了地方,吏员指着一片开阔地:“从这儿到溪边,都给你们随意分配,东边这座青丘山深处的密林有野兽,你们小心为好,当然,一般也不会跑下山的。”他拿出木槌和界桩,“选好地就打个桩,报上姓名,我给你们登册子。” 

 人群顿时散开,像撒在地上的种子。时薇带着家人走到靠近溪流又地势稍高的地方,这里离水源近,又不怕汛期淹着,正合心意。她拿起一根木桩,用力砸进土里:“就这儿了。” 

 族长和里正选了中间地带,在盖间祠堂方便召集村民。朱叔几家挨着选了相邻的地块,李大夫挑了靠路边的,张猎户则往山脚去了些。胡寡妇和刘寡妇选了离众人不远的平缓处,既安全又能互相照应。 

 不到半个时辰,一块块地界桩便立了起来,像一片新生的希望。吏员登记完最后一户,将地契分给众人:“三天后官府会送些基础的木料和工具来,剩下的就靠大伙自己了。” 

 吏员将地契一一分发完毕,忽然想起什么,又补充道:“忘了跟大伙说,这云栖岭的地,朝廷有恩典,靠自己开荒的——前三年垦荒免税,不管种出多少粮食,全归自家。” 

 人群里顿时爆发出更大的欢呼。“真的?三年不用交税?”有人不敢置信地追问,眼里闪着光。逃荒路上见过太多苛捐杂税,此刻听到这消息,简首像天上掉了馅饼。 

 吏员笑着点头:“自然是真的。不过三年后就得按规矩交了,每亩地缴二成粮,也算是给朝廷尽点力。” 

 “二成?不多不多!”族长连忙摆手,“能有块自己的地种,缴多少都乐意!”众人纷纷附和,眼里的憧憬更亮了——前三年能攒下不少粮,足够打下根基,往后哪怕交税,日子也差不了。 

 时薇握着手里的地契,指腹摩挲着上面的字迹。三年免税,足够让青山村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了。她抬头望向远处的山林,仿佛己看见来年田里的麦浪,听见孩子们在新盖的房子前嬉笑。 

 “高粱,富贵,小薇明天去城里订青砖!”里正攥紧拳头,声音里满是干劲,“先盖房子,再垦荒,赶在春耕前把地翻出来,明年定能有个好收成!” 

 众人正围着里正商议订青砖的事,远处忽然传来车轮碾过石子路的轱辘声。张猎户眼尖,指着来路喊道:“那不是贾府的马车吗?” 

 只见十辆马车首尾相接驶来,车辕上插着贾府的标识,每辆车上都堆着鼓鼓囊囊的麻袋,麻袋缝隙里漏出金黄的米粒,一看便知是粮食。为首的管家翻身下车,对着族长和时薇拱手:“我家老爷说,青山村初来乍到,粮草最是要紧,这点心意还请收下。” 

 掀开麻袋一看,糙米、精米、小米样样齐全,还有几袋沉甸甸的豆子。族长看着这十车粮食,眼圈都红了:“贾老爷这礼也太重了!叫我们怎么担得起?”几个舅舅舅妈也围了上来。 

 “老爷说了,一路多亏各位照拂我家少爷,这点东西算不得什么。”管家笑着回话,又指挥车夫把粮食卸到空地上,“后续若还有需用,只管去城里寻贾府。” 

 众人围着粮食,脸上又是感激又是振奋——有了这些粮,盖房垦荒时就不用愁口粮了。时薇望着那堆成小山的粮食,心里明白,这既是贾老爷的谢礼,也是贾大少那份没说出口的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