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研制新武器——巴祖卡火箭筒(第2页)

 在他手下铜锥成型得干净利落,薄而不脆、挺而不软。林壹用指节敲了敲:“听这声音,必须像我一样纯亮,角度42度,不能偏不能歪,喷流才能集中破甲。” 

 接下来是装药环节。 

 林壹戴好防护镜,双手套上粗厚牛皮手套,走到操作台前,目光停留在一袋袋呈淡黄色的硝铵炸药上,轻轻皱眉:“其实应该用tnt,但我们厂目前还没有这种炸药。¨微?趣-小?税, `哽·薪,醉\全*用硝铵也可以,但必须控制密度,压实后要绝对均匀,否则喷流偏、效能减。” 

 “记住,我们不是在做炸药包,而是在做能打穿钢板的破甲弹头!” 

 他伸手提起一个小型圆筒,轻轻摇晃,里面的装药粉细密清脆。他示意技工开始操作,首先将铜锥插入固定架中,用微调卡具对准中心轴线。随后,一位经验丰富的技工将预热过、干燥处理后的硝铵炸药一勺一勺缓缓倒入弹腔内,分层填充。 

 林壹站在一旁紧盯着压力表读数:“第一次压装时别超500公斤力,先找密实界限。”语气沉稳,但带着一丝紧张。 

 液压机缓缓压下,炸药在腔体内层层挤压成形,每一次压装都间隔三秒,以便气体逸散,不留下任何空腔。等西次压装结束,他拿起探针从尾端插入,来回划了几次,低声道:“密度可以,内壁贴合良好,不松不鼓。” 

 压装完毕后,最后一道工序是安装尾盖与触发引信座。林壹检查封口深度、螺纹配合,再次测量药柱密度与重量,对比每颗数据后才轻轻点头:“这样才算合格。” 

 他一边记录,一边对众人说:“咱们用的是硝铵,不靠高爆威力,靠喷流的稳定和集中。等配合上锥体的定心角,穿甲三十毫米以上不成问题。” 

 技工们听后,一个个眼神发亮。他们当然明白穿甲三十毫米以上是什么概念,基本上小鬼子的坦克都能一炮炸穿了! 

 林壹放下手中的记录板,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时间己近中午,但整个“火箭弹生产车间”仍如清晨般热烈而有序。 

 技工们没有丝毫倦意,反而因这门“能让一个人打穿坦克”的新式火箭筒,情绪高涨、干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