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根据地的“小目标”(第3页)
战士们把挖来的黏土和石灰石按比例混合,捏成团,放进窑里。
李云龙亲自点了第一把火。
熊熊的烈火烧了三天三夜,把窑壁都烧得通红。
开窑那天,几乎全团的人都跑去围观。
当战士们从窑里扒拉出那些烧得焦黑的硬块时,李云龙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老赵,这就是你说的水泥?这不就是一堆烧糊的土疙瘩吗?”
赵北拿起一块,用锤子砸碎,再让人碾成粉末。
他把粉末和沙子、石子混在一起,加了水,搅拌均匀,然后倒进一个木框里。
“团长,别急,等它干了再看。”
李云龙撇撇嘴,不信邪,蹲在旁边就这么盯着。
一个小时过去,那堆泥浆开始凝固。
两个小时过去,己经变得坚硬。
等到下午,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赵北让人把木框拆掉。
一块青灰色的石板,出现在众人面前。
李云龙伸脚踢了踢,纹丝不动。
他不服气,从旁边捡起一块大石头,卯足了劲砸下去。
“当”的一声脆响,石头被弹开,那块水泥板上,只留下一个浅浅的白点。
李云龙的手被震得发麻,他呆呆地看着那块水泥板,又看看赵北,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拳头。
“我……我操!”
他憋了半天,就憋出这么两个字。
“老赵!这玩意儿比石头还硬!给老子多搞点!把全团的工事都给换了!”
他兴奋地吼叫着,仿佛看到了一座座打不垮的堡垒。
根据地,彻底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肥皂作坊和水泥窑日夜不停地生产。
战士们训练的空隙,就去挑水、和泥,加固自己的阵地。
崭新的、坚固的水泥机枪掩体,一个个出现在山头上,闪着青灰色的光,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伙房也用上了水泥,砌了新的灶台,铺了平整的地面,再也不怕下雨天一脚泥了。
与此同时,在村里的祠堂里,另一个“小目标”也在悄然进行。
新一团扫盲班,正式开课了。
赵北亲自担任第一任老师。
一群扛了大半辈子枪的汉子,像小学生一样排排坐好,手里拿着木炭条,在沙盘上歪歪扭扭地写着自己的名字。
“一、二、三……”
“李、云、龙……”
朗朗的读书声,第一次在这座被战争阴云笼罩的小山村里响起。
它和远处工地的号子声,河边的嬉笑声,训练场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一曲前所未有的,充满了蓬勃生机的交响乐。
战士们的眼神变了。
不再是以前那种麻木和茫然,而是充满了光亮和希望。
他们看着自己亲手造出来的肥皂,亲手修起来的工事,看着自己学会写的第一个字,心里头有股说不出的自豪。
他们看赵北的眼神,也彻底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