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行诸天不想当然
第1943章 吉地(第3页)
这代表着和吴大管事的约定,这黄州书院虽肯定不如老牌郡学襄阳书院,但他愿意承担谢玉在黄州书院三年期的束脩费,也就是六两金。
古代不是普及义务教育的现代,读书可以不是一件便宜的事。
又特意向这小厮问询,得知这三年黄州书院束脩是确实由吴府提供,另外黄州书院还会提供免费的一日三餐和住宿后,谢玉顺势就同意了下来。
再问了些为原身父母提供身后事吉地的事后,谢玉剩下未有能做的就是等待了。
如此三天,中间新来县太爷又来一次,但见谢玉拿出吴家送过来的黄州书院荐书。
对于黄州书院这个名字,县太爷倒是听过,只看那吴家愿替谢玉出那三年六两金的束脩,顿一下后,虽言语讥讽不说不过一商户筹建而,又用语言刺激谢玉,但见谢玉不上套,只评说一句门户之豚后,却再也没有上门了。
三日后,吴家又来人,带谢玉看吉地。
谢玉早有准备一般,花了忍痛花了一吊钱,雇佣街头一个懂得风水皮毛往日以为人代写书信的老儒生,一起相看。
以这老儒生的风水皮毛,自然大大不如拥有葫芦印记的谢玉,但带人不带,糊弄不糊弄人两回事。
果吴家人带谢玉看了两块吉地,就算老儒生感觉不错,但在谢玉示意下都表达不太好,吴家人像相视一眼,终于带谢玉开始看了一块“上等”吉地。
对于这块吉地,老儒生也说不上来,好像不大好,但见吴家不愉快了表情,老儒生看了看谢玉,却点谢玉点了头。
如此终于听到老儒生说好,吴家人终于松口气,赶紧安排谢玉快些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