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6【得道高士朱院长】(第2页)

  另一个洋州小商人说:“朱家父子都是征君,探花郎去年被征辟,却不愿做那幸进官,硬要凭本事科举,一举便考中了探花。元璋公也辞了官家征辟,不去东京做官,宁愿留在洋州传授耕种之法。”

  “官都不做,那不是傻吗?”

  “你懂得什么?这叫视富贵为粪土!都是真君子呢。”

  “他们若做了官,便有两个好官,总比全是贪官更强些。”

  “这话在理……”

  贾中孚和曹述麻溜跟随,让手下去准备酒菜。

  却听朱国祥说:“不必备酒,有点肉便可,饭钱我会照付的。”

  贾中孚连忙道:“些许饭菜,不值几个钱。”

  趁着送饭的时候,他们派人打听具体情况。

  那些太监和禁军,一个个开始瞎扯淡。

  什么早就看方懋不惯,又说朱相公怎么被欺负。

  再说方懋把朱相公惹得怒极,朱相公一声怒喝,便把方懋吓得跪地求饶。他们也被喝得清醒过来,觉得以前做错了事,于是联手把方懋给捆了。

  傍晚,贾中孚和曹述得到这些信息,惊讶得面面相觑。贾中孚骇然道:“朱相公必是得道高人,恐怕真个会道法。否则怎一声怒喝,便让那阉人下跪?还能把皇差给喝醒,让他们去捆缚上官?”

  曹述点头说:“定然如此,官家知晓朱相公道法玄妙,这才派人前去征辟的。方懋那厮不晓事,竟敢得罪高士,活该他倒大霉!”

  当晚,他们帮忙联系船只,次日送朱国祥登船离开。

  朱国祥留下一些饭钱,随便给的,其实并不够。

  不管饭钱够不够,依旧令人敬佩。

  曹述说道:“能遇上这等清廉高士,也算俺们的福气。”

  贾中孚望着船只远去,心中感慨不已。

  他们两个平时也贪,还会勒索商贾,但不妨碍他们敬佩清廉之人。

  虢川镇是重要的商业枢纽,关于朱国祥的各种事迹,随着来往商旅迅速传播,甚至传到了关中和河湟。

  而且越传越玄乎,朱国祥俨然可以呼风唤雨,一声怒喝便能让坏人痛改前非。

  同样的事情,在斜谷镇也来了一遍。

  此后不断重复,太监和禁军们的故事,编得越来越圆润,互相补齐彼此的漏洞。

  说得多了,连他们自己都开始相信……谁愿承认自己被拿着锄头的农民给俘虏?

  被高人呵斥而痛改前非,传出去至少更有面子。

  来到关中,朱国祥的前进路线,跟朱铭当初略有不同,他去了一趟长安。

  因为长安官员,也被太监敲诈过。

  除了转运使、常平使等地方大员,只有永兴知军没给过钱财。

  听说朱国祥捆了太监,一路归还金银,永兴知军席旦主动来拜访。

  关中那一大片,有时叫永兴军路,有时叫京兆府路。

  长安及周边,有时叫永兴军,有时叫京兆府。

  永兴知军,可以理解为长安知府。

  席旦带着酒食来慰问,见面就说:“先生真乃高人也,一怒便将那阉竖给捆了!”

  朱国祥笑道:“多行不义必自毙,那阉人众叛亲离,其实是被自己的下属抓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