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 康熙后宫的炮灰063(第2页)

  康熙说到这,心里对费扬阿的印象也不太好。因为费所阿将钱拿回去之后,并没有再送进宫给伊曼容。

  太皇太后也想到了这事。

  太皇太后问:“费扬阿拿回去了就没再送进宫来给伊庶妃,对吗?”若是送了两万两银进宫,想必那伊庶妃也不会想做什么生意的事了。

  太皇太后如此猜想。

  清朝是少数民族统治天下,所以清朝皇家和满洲世簇之间关系十分复杂。皇家是非常需要世族的支持。比如康熙撤藩这事,若不是有赫舍里氏、钮祜禄氏和佟氏以及富察氏、马佳氏以及伊尔根觉罗氏等等大世族的支持,康熙就是下了旨无法进行撤藩。

  康熙:“祖母英明。费扬阿有一十二岁的嫡幼女,等十六年下届大选时,正好够年纪可以参加大选。”

  康熙这意思是伊尔根觉罗氏族长费扬阿想送嫡女进宫,他们取代伊曼容。或许等费扬阿的嫡女进宫后,伊曼容就会被家族放弃。

  太皇太后:“费扬阿想送嫡女进宫。”太皇太后皱眉。

  太皇太后:“这绝对不行。伊尔根觉罗氏已经有伊庶妃在宫中了,不能让费扬阿的女儿再进入宫中。这皇家禁宫岂是他们想进就能进的。”

  为什么康熙后宫的嫔妃像佟妃和昭妃这样出身的很少,大多是包衣旗出身嫔妃和像伊曼容这样出身大世族却是小官之女的嫔妃。就是因为太皇太后和康熙都不愿意宫中再有其他如昭妃这般出身大世族而且父兄族人在身居高们手握重权的重臣之女。太皇太后和康熙都防着外戚呢。

  当然不管是太皇太后还是康熙都很双标,两人防着嫔妃娘家怕外戚威胁到他们;但太皇太后却想扶持自己的娘家,康熙也抬举自己的母家。不然如今朝中也不会隐隐有传出佟半朝的传闻。

  康熙:“祖母您放心,孙儿有分寸。孙儿不会让费扬阿之女进宫的。伊庶妃的父母虽是浑人,但但伊庶妃人不错。伊庶妃她把靖安养得很好,又想出了这挣钱的方子。尤其是这香皂,可谓是大功一件。孙儿不会亏待有功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