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我不是药神12


 
曹斌的调查陷入了僵局。
对苏宁的监视持续了数周,结果却令人沮丧。
那个年轻人生活规律得像个苦行僧:每天准时开店、关店,大部分时间都在店里看书或擦拭那些永远卖不出去的货品,偶尔外出也是去附近的超市购买生活用品,几乎没有社交活动,更别提任何可疑的接触。
那家“王子印度神油”店,安静得像一家空店铺。
线上监控同样一无所获。
之前活跃的那个神秘QQ群彻底沉寂,仿佛从未存在过。
所有已知的病友线索问询了一遍又一遍,得到的只有警惕的沉默、茫然的摇头或者激动的斥责:“警察同志,我们要是有钱买药,还用等死吗?我们要是有线索,早就去买了!”
压力与日俱增。
上级要求限期破案,国际药企的代表隔三差五就来“关切”进展,而案件的突破口却仿佛被一堵无形的墙牢牢堵死。
曹斌郁闷地抽着烟,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团迷雾搏斗。
然而,就在他几乎要认为对方或许真的只是过于谨慎而并非目标,或者已经彻底停止活动时,正版药厂商那边传来了新的消息。
通过他们自己昂贵的市场监测渠道,发现极少量印度格列宁似乎又开始在极其隐秘的圈层中流动了!
量比以前小得多,方式更加隐蔽,但确实存在。
看来幽灵并未消失,只是变得更加狡猾。
曹斌的精神立刻紧绷起来,调查再次全力启动。
于是他加大了对已知病友的问询力度,试图找到这细微水流重新出现的源头。
……
面对警方一遍又一遍的询问,病友们的抵抗情绪达到了顶点。
他们形成了一个无声的同盟,用沉默和“不知道”来对抗调查。
对于他们而言,提供线索就等于掐断自己乃至无数病友唯一的生路,这是一种基于生存本能的反抗。
“曹警官,你别问了!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有本事你们去把正版药价格打下来啊!盯着我们这些快死的人有什么用!”
“你们就是那些外国药厂的狗腿子!”
谩骂、哭诉、沉默……
曹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他理解他们的绝望,但职责所在,他必须查下去。
正版药厂商见状,使出了他们的“杀手锏”。
他们不再仅仅依靠警方,而是直接面向病友群体,发布了一份冰冷的“悬赏通告”:
“凡提供有效线索,协助查获大规模印度仿制‘格列宁’来源及销售团伙者,经核实,奖励人民币十万元整,并可享受本公司提供的特殊渠道低价购买正版药物资格。”
十万元现金!
加上低价服用正版药的资格!
这则悬赏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早已被疾病和贫困折磨得脆弱不堪的病友圈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人性的复杂与黑暗面,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一边是道义和所有病友的集体生存利益,另一边是触手可及的巨额现金和个人活下去的保障。
对于某些在绝境中几乎失去一切、被巨额债务和死亡恐惧压垮的人来说,这道选择题的答案,开始倾斜。
……
尽管绝大多数病友对此嗤之以鼻,甚至破口大骂,但巨大的诱惑面前,终究出现了裂痕。
一个网名为“枯木逢春”的病友,儿子患病多年,家徒四壁,债台高筑,妻子也因压力过大而离去。
他看着悬赏公告,又看着病床上被疼痛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儿子,内心经历了地狱般的煎熬。
最终,对儿子的不舍和对现实的绝望,压倒了他心中残存的道义。
他通过公告上的秘密渠道,联系了药厂的代表,颤抖着吐露了几个名字和那个曾经的生命线——QQ群号:“…他们…他们主要是一个叫刘思慧的女的在群里组织…还有一个姓吕的,叫吕受益,好像也是个病人…对了,还有个刘牧师,在教堂那个…他知道的更多…我就知道这些了…钱…钱什么时候能给我?”
刘思慧、吕受益、刘牧师!
这三个名字和QQ群号,立刻被同步到了曹斌的案头。
……
目标瞬间清晰!
曹斌精神大振,立刻部署行动。
警方迅速传唤了刘思慧、吕受益和刘牧师。
然而,结果却让曹斌再次感到无力。
面对询问,三人表现得出奇一致。
刘思慧:“QQ群?以前是有一个病友互助群,后来因为老是有人发广告,我就解散了。我只是想帮大家互相鼓励一下。”
吕受益:“刘牧师是好人啊!经常来看我,给我送点吃的。药?什么药?我吃的都是医院开的药,就是太贵了……”
刘牧师:“作为神的仆人,我关怀我的教友,为他们祈祷,这有什么问题吗?至于药品,那是医生和医院的事情。”
他们的口供滴水不漏,提前显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
警方搜查了他们的住所和刘牧师的教堂,一无所获。
没有药品,没有交易记录,没有资金往来证据(现金交易),甚至连那部关键的手机都消失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