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隔阂


 
青岛流亭机场。
苏宁穿着一件宽松的黑色外套,主创人员老远就朝他挥手:“苏导,早啊!这趟曼谷之行,可得靠你带我们好好‘搞事情’!”
苏宁笑着迎上去,身后的老王正拿着名单清点人数,声音洪亮:“郭老师、梅老师、刘老师,行李都贴好剧组标签了吧?器材走物流,咱们随身只带贵重物品和剧本。”
梅老师拢了拢肩上的披肩,眼里带着对异域的好奇:“都弄好了,王哥。就是听说曼谷特别热,特意少带了几件厚衣服。”
刘老师则推着行李箱,镜片后的目光扫过团队成员,笑着补充:“我还带了防蚊液,之前查攻略说那边蚊子厉害,别耽误拍摄。”
二十几人的队伍在机场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引得不少旅客侧目。
苏宁站在人群中央,一边和三位主演聊着剧本细节,一边时不时看向老王那边。
他知道,这次跨国拍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
上午九点,航班准时起飞。
透过舷窗,青岛的海岸线渐渐缩小,最终消失在云层里。
苏宁拿出平板电脑,点开曼谷的堪景资料,身旁的老王却是凑过来:“苏导,协拍公司那边发消息,说咱们下飞机就能看到泰英双语向导,过关手续都提前报备好了,不会耽误时间。”
“辛苦王哥了。”苏宁抬头笑了笑,心里踏实了不少。
苏宁如今的英语水平,接下来的交流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翻译却是为那些演员准备的。
……
四个半小时后,航班降落在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
舱门打开的瞬间,一股湿热的风扑面而来,混着淡淡的香茅和香料气息,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
郭老师第一个走出机舱,夸张地深吸一口气:“这味儿够劲儿!比青岛的海风热烈多了!”
在向导阿赞的带领下,团队过关异常顺利。
阿赞是个四十多岁的华人,一口流利的中文让沟通毫无障碍:“苏导,王导,车都在外面等着了,直接去酒店。路上我给你们讲讲曼谷的交通,咱们接下来拍摄的区域,早晚高峰会有点堵,得提前规划时间。”
“好!辛苦了。”
“苏导客气!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走出机场大厅,几辆黑色的豪华面包车整齐地停在路边。
众人上车后,车辆缓缓汇入车流。
苏宁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象:色彩鲜艳的广告牌上印着泰文和英文,嘟嘟车在车流中灵活穿梭,街边的水果摊摆着鲜红的山竹和金黄的芒果,热带植物的阔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这地方拍出来肯定有感觉。”摄影指导老周凑过来,指着窗外的街景,“你看那光影,下午四点的太阳斜着照过来,能拍出特别好的层次感,正好符合剧本里的悬疑氛围。”
苏宁点点头,拿出手机拍下沿途的街景:“等下到酒店,咱们先安顿,下午就去看那几套公寓。”
“好。”
……
剧组下榻的酒店位于素坤逸区,远离游客密集的商圈,安静却交通便利。
走进大堂,浓郁的泰式风情扑面而来:深色的木质家具上雕刻着精致的花纹,天花板垂下的水晶灯映着墙上的佛像挂画,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香薰。
副导演老王早已提前和酒店对接好,大部分入住手续都已办好。
他拿着房卡分给众人:“苏导住行政套房,在18楼,视野好,也方便开会。郭老师、梅老师、刘老师住17楼的套房,都朝南,安静。其他人的房间都在15、16楼,有问题随时找我。”
苏宁接过房卡,走向电梯。
行政套房宽敞明亮,落地窗外能看到远处的高楼和成片的热带树林。
他放下行李,简单洗漱了一下,刚想休息片刻,手机就响了。
是副导演老王打来的,说午餐已经安排好了,半小时后在酒店餐厅集合。
午餐是简单的泰式简餐,冬阴功汤的酸辣味刺激着味蕾。
刚放下筷子,阿赞就拿着堪景地图走了过来:“苏导,王哥,咱们下午先去看那三套公寓,第一套在市中心,顶层,视野特别好,就是租金贵点,但符合剧本里‘高端公寓’的设定。”
“就先去那套。”苏宁擦了擦嘴,站起身,“老周、美术指导李姐,咱们一起去,仔细看看光线和空间布局。”
第一套公寓位于曼谷市中心的高档小区,电梯门打开的瞬间,苏宁就眼前一亮。
客厅宽敞明亮,落地窗外是无敌的城市夜景,夕阳正将天空染成橘红色。
他走到厨房,比划着机位:“这里要拍‘妻子’和‘情夫’处理现场的戏,空间得够大,灯光要暗,营造压抑感。”
老周拿着相机四处拍照:“厨房的窗户朝向好,下午的侧光能拍出人物的轮廓,正好突出他们的紧张感。客厅的沙发位置得挪一挪,方便架设轨道。”
美术指导李姐则在本子上记录:“墙面颜色太亮了,得刷成深灰色,再挂几幅冷色调的画,符合‘妻子’内心的阴暗。主卧的床品要换成深色,窗帘选厚重的,能完全遮光,拍夜晚的戏方便。”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团队又去看了另外两套公寓,但都不如第一套合适。
苏宁当场拍板:“就定这套,租金没问题,和物业沟通好拍摄时间,尽量避开业主的休息时间。”
离开公寓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阿赞开车带着众人前往老城区,寻找“盲人按摩中心”的拍摄地。
老城区的街巷狭窄,两旁是低矮的店铺,挂着红灯笼,充满了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