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花萌轩
第三十一章 新生活
在杭州的新家,那套可以远眺西湖轮廓的大平层里,苏宁和父母度过了忙碌而充实的好几天。
他们穿梭于杭州各大商场和家居市场,一点点将这个空旷冰冷的空间填充出家的温度。
如今的王秀英早就忘记了儿子的大手大脚,反而是兴致勃勃地挑选着窗帘布艺、床品餐具,精打细算着性价比。
虽然儿子一再表示不必省钱,但她还是乐在其中,可能这就是为人父母的快乐。
苏大强则负责体力活,安装一些小家具、调试电器,忙得满头大汗却笑容满面。
苏宁则把握整体风格,尽量确保舒适和美观。
看着原本样板间似的房子,逐渐变得充满生活气息,冰箱里塞满了食物,阳台上晾晒着衣物。
苏大强和王秀英心中那份因儿子“败家”而产生的肉疼感,也逐渐被一种实实在在的“家”的归属感所取代。
这里,真的成了他们在杭州的一个落脚点,一个新的港湾。
……
一切安排妥当,生活步入正轨后,苏宁这才驾车前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办理正式的复学报到手续。
再次踏入这座知名学府,苏宁的心情平静而复杂。
学校的老师和管理人员显然已经了解过他的特殊情况,看到他确实恢复良好、精神饱满地前来报到,都表示欢迎和欣慰。
复学的手续办理得很顺利。
学籍得以保留,但因为缺席了整个大一学年的课程和考试,他无法直接升入大二。
根据规定,他需要作为大一新生,从第一学期的课程开始重新读起。
对于这个结果,苏宁坦然接受。
他失去的不仅仅是记忆,还有与之相伴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状态。
不过因为去年已经经历过大学军训了,所以苏宁这一次便是被免除了。
重读大一,对他而言并非惩罚,而是一个夯实基础、重新适应大学生活的宝贵机会。
他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一边学习,一边从容地处理《按摩师》后续事宜以及思考未来的规划。
……
而在杭州这边陪伴了儿子近半个月后,苏大强和王秀英的思乡之情渐浓。
老家的海鲜摊虽然托了亲戚暂时照看,但终究还是放心不下。
杭州虽好,毕竟不是自己的老家,安土重迁的老两口还是更喜欢青岛。
而且,他们也知道,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世界和学业,他们不能一直留在身边。
临行前夜,王秀英做了一桌子儿子爱吃的菜,反复叮嘱:“苏宁,一个人在外面,一定要按时吃饭,别熬夜学习,钱不够了就跟家里说……”
虽然她知道苏宁如今是个富豪,但是絮絮叨叨,全是母亲对儿子的牵挂。
苏大强则话不多,只是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好好学习!家里的事不用操心。遇事沉稳点,别冲动。”
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骄傲。
第二天,苏宁开车将父母送到杭州东站。
看着父母通过安检,不断回头挥手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之中,苏宁的心中涌起一股酸涩与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和前行的动力。
送别父母,苏宁的生活正式进入了新的轨道。
他就像一个重新读档的玩家,带着满级的经验和技能,却心甘情愿地从新手村开始,体验着曾经错过的平凡而珍贵的校园生活。
课堂上,他认真听讲;图书馆里,他埋头阅读。
世界的纷扰和娱乐圈的浮华仿佛被暂时隔绝在了校园之外。
此刻,他只是浙大一名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大一新生苏宁。
他的未来,既有眼前的书山学海,也有远方未曾停歇的精彩故事,正等待着他去书写。
……
浙大紫金港校区。
正式开学一周后,苏宁的学习和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然而,他并未像其他新生一样完全融入宿舍集体生活。
那个位于西湖畔的大平层,无论从舒适度、隐私性还是便于处理自身事务的角度考虑,都无疑是更优的选择。
但这需要获得学校的正式批准。
于是,在一个下午,苏宁带着提前准备好的材料,来到了学院辅导员办公室。
辅导员是位姓李的年轻女老师,对苏宁这个“特殊”的新生早有耳闻……
高分考入、因重大事故休学一年、如今返校重读。
“李老师,您好。我想申请校外住宿。”苏宁语气平和,将一份申请书和辅助材料递了过去。
李老师接过材料,有些惊讶:“校外住宿?大一原则上是不允许的哦。是和室友相处有什么问题吗?”
她首先想到的是常见的人际关系矛盾。
“不是的,李老师。”苏宁微笑着摇头,态度诚恳,“室友们都很好。主要是因为我的个人情况比较特殊。”
他指了指材料中的一份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和心理评估报告:“我去年遭遇车祸后,虽然身体基本康复,但医生建议最好能有一个更安静、更利于休养的环境,避免过度嘈杂和集体生活可能带来的潜在压力,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彻底恢复和记忆功能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