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大画家杏子与梨

第五百四十四章 美协资源(第2页)

 

顺带一提。

 

同样是参展,以国家队的身份另外一个好处就是。

 

外交无小事。

 

这往往会牵扯到一个国际关系和国家形象的问题。

 

像是威尼斯双年展这样的大展,往往会专门划分出一块场地区域。

 

和世博会类似让各个国家自己建自己的专题国家馆。

 

东夏馆,美国馆,沙特阿拉伯馆啥的。

 

纵使有些不建国家馆的,或者没有这么正式的专门展区设计的大展。

 

要不然别邀请,只要你是官方代表队的受邀艺术家,所分配给你的展台通常都不差。

 

何止不差。

 

甚至都是些很好很重要的展台。

 

毕竟大家全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这种东西是和艺术家本人身价无关的。

 

组委会把大英帝国的展台放到最中央,把赤道新几内亚的国家展台,特意扔去看厕所,既傲慢,且Lo,还特别的政治不正确。

 

就等着被狂骂到死吧。

 

黎会长参加的那几次展览,旁边的展台,几乎动不动身价是他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大咖,就是他要以单纯的法国打拼的小画家的身份,跑过去握手都未必有资格的那种。

 

也恰恰是那几次的经历。

 

让黎会长也算是吃过见过了。

 

他有几个压箱底的趣闻和八卦。

 

黎副会长和李·克拉斯纳(注)的侄女聊过几分钟天,也曾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见过布朗爵士,再到曾在巴黎有幸远远的望见过一眼毕加索最后一位在世的情人。

 

(注:俄裔美国女画家,著名的杰克逊·波洛克的妻子,她和丈夫可能是夫妻档画家里最成功的一对,06年时,波洛克的作品《第五号(又名1948)》就卖到过约合人民币10亿。)

 

无论是会议报告,研究报告,公众采访,还是跑到大学里去做演讲和学者对谈。

 

不管谈什么内容。

 

黎会长都擅于引导话题,挑一个合适的机会把它们讲出来。

 

往往以“你说的这一点很好,有一次——”或者“嗯,您的观点很有启发性,这让我突然想到——”搭配一个“什么是国际知名画家啊.jpg”的战术后仰做为开头的起手势。

 

艺术家是很擅于借势的一帮人。

 

能和这些名字有过一点个人瓜葛,别管多么虚泡泡的瓜葛。

 

在缅甸,或者可以这么说,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百分之九十九的艺术场合,都是听上去非常厉害的事情。

 

不光是顾老头会装。

 

谁又不还是一个逼王了呢?

 

观众收获了新奇感,他收获了崇拜和虚荣感,赢两次。

 

“但今天……今天这个场合不太对头。”

 

黎副会长从讲稿中抬起头,偷偷看了一眼角落处的摄影机。

 

他又极为快速的扫了一眼,台下座位在平均年龄50岁往上的候选人群体中,被凸显的格外显眼的年轻人们。

 

“都是些高来高去的神仙唉~”

 

生活不易,老头叹气。

 

副会长拿起旁边已经变得有些皱皱巴巴的纸巾,用力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

 

他不仅没有任何讲趣闻的兴致。

 

甚至连手中的打印好的讲稿,越读就越觉的烫嘴了起来。

 

黎副会长都自我检讨起,他爱讲话的特点了——

 

就是因为这个,才在今天这种那些老油条们一个个滑溜的不粘手,谁都不愿意跑来宣布最后的这个像烫手山芋般的入会结果的情况下。

 

最后把他逼着来当这个大恶人。

 

曹轩?豪哥?

 

大家都得罪不起,横竖反正都是得罪人。

 

“去年应冬奥委员会邀请,我方代表团赴东夏参加“相约京城”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京城”国际艺术节,以“”生命之光”为主题,聚焦奥运精神与抗疫精神……经大使先生和文化部门领导相推荐……美协有两幅会员的作品,进入了京城国际双年展的主竞赛单元……见证了国际艺术之间的交流互鉴,表达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终于。

 

黎副会长读完了手里的最后一条发言词。

 

他甚至都没有留下等台下的观众们礼貌鼓掌的时间,抱着伸脖子也是一刀,缩脖子也是一刀,爱谁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