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大画家杏子与梨

第六百一十一章 六只猫(第3页)

 

所有的一切,从水的流动,石的坚硬,阳光的温度,云的柔弱……这些空间上的质感都要用最简单的色彩明暗的对比来表现出来。

 

画黑留白。

 

留白,留白,所谓的“留白”也是要和“画黑”一样,用笔触来画出来的。

 

素描画的好。

 

画黑即是画白。

 

素描纸的画稿上,一只萎靡的猫躺在垫子上。

 

这是一只大猫,看它的高大的骨架,人们便可以想象,在很久很久以前,它油亮的毛发被壮硕的肌肉所撑起来时,那种小老虎一样的力量感。

 

但现在。

 

纸面上的猫却要比老族长杜特洛诺米还要更加苍老,要比“瘦的近乎于能漂浮在空中”的麦卡维蒂要更加削瘦。

 

它颓丧的趴在原处。

 

毛发变得稀疏了,英国短毛猫本就很短的猫毛,零零散散的打着小结,在阳光的照耀呈现出秃毛一样的质感。

 

曾经让它为之骄傲的尾巴,被小心翼翼的藏在了屁股之下,只露出斑驳的一节。

 

和毛发蓬松浓密的史金波旋克斯相反。

 

这只猫遇到了很多男人们人到中年,恐惧又难免逃不开会去面对的事实——

 

它像顾老爷子一样。

 

秃掉了。

 

人们可以靠着使劲的抹生发剂来欺骗自己。

 

但猫不行。

 

秃掉了,就是秃掉了。

 

就算剧院猫格斯曾经在舞台上虎啸山林,曾经扮成幽灵吓唬小孩,也曾经威风凛凛的——“追着一位印度上校,把他一直赶到了阴沟里”。

 

可如今。

 

它就是只是一只可悲的、萧瑟的、拖着滑稽的尾巴的秃毛猫而已。

 

顾为经画这幅“剧院猫”小样时。

 

那种肌体的萎靡,打着小结的猫毛之间稀疏的空隙,包括尾巴上的秃斑,都是通过“留白”来实现的。

 

素描稿里的空白不是虚无,不是空气。

 

虚无是空空如也,是哲学上的寂寞。

 

色彩里没有虚无。

 

纵然是透明的空气,它也应该充分弥散在画纸的每一个部分里,承托着整幅作品的笔触重量,成为色彩之所以能够流溢的载体。

 

白色更应该是绘画中非常有质量的一种颜色。

 

格斯的身体上的那些留白,在不同角度的光线的照射下,也会拥有厚度,拥有重量,变成一种独特的带着萧瑟质感的实质形体。

 

这样的萧瑟感,顾为经将其称之为“秃毛的颜色”——在白色的空隙里,流淌着世界对于老男人的恶意。

 

等到正式的画稿时。

 

从钢笔素描改为水彩,也能采用完全一致的画法思路。

 

直接把深黑、浅黑,不同灰度的墨线更换为不同明度的冷调色彩就可以。

 

看上去也会变得更加明艳一些。

 

可惜。

 

无论是茉莉小姑娘,还是胖娃娃布稻。

 

他们的年纪还是太小了。

 

孤儿院里的生活不会缺少让一个人感受世态炎凉的机会,但这个年纪的小朋友,对中年男人无可奈何的乏力,还是没有充分的认识。

 

他们对这幅画不是很感兴趣。

 

“观众选取的不好,这种画,小孩子不是很有感触的样子。”

 

顾为经思索着,决定要是老顾同学那里,画国画还赖赖唧唧的画不出个所以然,他就把这幅秃毛猫,拿给顾童祥去好好欣赏一下。

 

看看能不能挥舞着皮鞭,从灵魂上鞭笞一下对方,激励对方奋发向上。

 

这组素描小样的最后一页。

 

则是一只胖胖的大猫。

 

整只猫蜷成一个球坐在画纸上……

 

好吧。

 

人家没准只是正常的坐着。

 

但当一只猫胖到肚子比屁股还要圆之后,它正常的呆在那里,看上去都像是一个大球。

 

那只艾略特笔下,世界上最肥最胖的猫——巴斯托福。

 

音乐剧里巴斯托福其实没有表现出什么明显的性格特质,如果爱吃米饭布丁不算性格的话。

 

但光是“胖”这一个特征,就已经足够了。

 

他肥敦敦,圆滚滚,走起路来像是个弹动的球。

 

不需要任何的思考。

 

猫的灵动加上人的特质,对于这张“巴斯托福”来说,就是阿旺的滚圆加上酒井大叔的软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