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大画家杏子与梨

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俗气(第3页)

 

该激荡时激荡,该寂寞时寂寞。

 

唐宁不做假,但以她的天资,却能找到一些取巧的小窍门。

 

她自认《百花图》最妙的所在,就在兰花、梅花、辛夷花、桃花、梨花、玉兰花、绣球、菊花、荷花、紫藤、水仙、牡丹、灵芝、月季等数十种花卉同开一树。

 

数十种不同技法,数十种不同风情。

 

她没见过人间百味,却能借势而行。

 

古代狂士作画,且画且歌。

 

她则手捧诗书,且读且画。

 

该凄清高冷,寂寞寥落时,唐宁落笔手边放一本顾城的《南明史》。花意豪放激昂,肆意昂扬的时候,她则默背“千金散去还复来”的《将进酒》,落水晴花,一笔而成。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别的画家在苦痛和自我折磨间挣扎,她则像是一个观众,穿行在重重众生的海市蜃楼般的幻影之间。

 

李太白在月亮上长袖起舞,她就拿一只小杯,对月取水中三分残影,倒入画中。

 

采一二花瓣,两三丽珠,就以足够精彩。

 

虽说不是自己的东西。

 

可落笔时嚎啕而泣,哭的不能自及,固然是动情到了深处,但在鼻尖抹一点芥末,微微“调”出三分余韵滋味,何尝又不是退而求其次的聪明人的做法呢?

 

能让观众在欣赏画作时鼻尖一酸,无论是嗅到了苦痛,还是嗅到了“芥末”。

 

都已经胜过了平白没有滋味的大多数人了。

 

不是么?

 

魔都双年展历史上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便已经证明了这一切。

 

但是这一份退而求其次的《百花图》,撞上了顾为经破而后立的《紫藤花图》。

 

就像“芥末”流下的眼泪遇上了真情而发的泪水。

 

瞬息之间。

 

花意的李鬼,李逵。

 

原形毕露。

 

唐宁明白,在这一株紫藤花树面前,自己《百花图》上的设计精巧的琳琅花卉,全都变成了塑料纸卷成的假绢花。

 

现在不是顾为经自我怀疑,换成唐宁对着这幅画,开始怀疑人生了。

 

若非技法实在拙劣,她甚至觉得这会是曹老先生本人的手笔。

 

唐宁比顾为经有利的点在于,从小到大的赞美让她的内心更加强大,而且,她的地位早以无需像世界上的任何人证明自己可以成为大画家了。

 

所以。

 

唐宁不会自我怀疑绘画水平。

 

她只是发自内心的不解,一个十八岁年纪的小孩子,凭什么有积淀能画出这样的画呢?

 

乃至于这份技法,也让唐宁心中微微惊惧。

 

初入职业二阶等级的技法水平,自是不值得唐宁正眼瞧一下。

 

一百个这种水平的画家加起来,都不值。

 

然而这幅画是什么时候画的?

 

距离她在师门群里,看到林师兄分享的他的作品才过去了多久?

 

这个提高速度,就让唐宁不得不感到悚然了。

 

说是一天一个样子,一点也不夸张。

 

人们说唐宁是百年一遇的大才,可自己当年最多也不过就是如此了。

 

这完全不符合一个穷乡僻壤的年轻人应该有的进步速度。

 

现在粗砾不堪。

 

可以这种幅度发展下去,再过几年,大师的雏形也就出来了。

 

技法能提高的很快。

 

而一个画家对于笔下作品的情感投入,就她而言,她绝对不可能涨的这么快。

 

这种心绪的打磨,对职业道路顺的一路火花带闪电的唐宁来说,才是真正的瓶颈。

 

这幅画的氛围感。

 

二十岁画《百花图》时的她,画不出来。

 

如今身价千万美元的她,照样未必能画出来。

 

从来都不是顶级大画家对人生的感悟,一定就要比三十岁的中年危机社畜,更加深刻的。

 

必须得看人生的境遇。

 

三个月只是唐宁好听一点的说法,情感领悟不够就是不够。

 

也没有一个准确提高的方法。

 

她可能明天就看破了《紫藤花图》的真意,画出这样的画。

 

也可能一年、两年、五年都画不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