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大画家杏子与梨

第846章 亚历山大的万有引力(第3页)

当你拿什么话题攻击对方时,对方没有惊怒,反而露出了神秘的微笑。

大概率只能说明。

人家早有了回答的腹稿。

“那我建议你在骂别人有没有上过小学以前,最好认真的读一读手里文章。”亚历山大用管教小学生似的口吻说道。“我有专门的一整章,都是在说这个的。”

“他认为这是卡美尔的化名。”

古斯塔夫博士接口说道。

“化名”

罗辛斯这次倒没有直接开喷。

东方的画家在书画作品上使用八大山人、六如居士、桃庵主这样的代称很常见。

在欧洲,绝大多数画家一直以来都是使用本名作画。大家要靠给贵族和富商接单画画过活,签上自己的名字,就是给自己的“厂牌”打广告。

没有人想遮遮掩掩。

倒是有弟子学徒为了赚钱,仿造老师的签名的。

也有观点认为,那幅《救世主》,便是达芬奇工作室的学徒仿照老师的手笔画出来的。

“化名很少见的。那时代也不讲究神秘感,你以为卡洛尔是谁十九世纪的班克斯么”

“但不是没有。”古斯塔夫博士说的。

他的回答很有严谨的学术精神:“alsikkan。”

顾为经没有说话。

他有些困惑,没有太听懂博士的意思。

“尽我所能。”伊莲娜小姐的声音恰到好处在耳边响起,“alsikkan是拉丁短语‘尽我所能’的缩写,扬凡艾克喜欢把这个短语签在自己作品的角落代替签名。前者改进了蛋彩画,一般被认为是历史上油画的发明者之一。”

“这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化名吧。”

顾为经询问道。

“不算,但真正喜欢用化名的画家也有一些,那大多是由于宗教或者家庭的原因,不方便使用真实的姓氏与名字在作品上。”

女主持人像是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有些是出于对宗教的虔诚,放弃了自己的署名权,有些反过来,因为害怕作品的内容得罪了天主教会,采取了化名或者昵称。还有些则纯粹是家庭的原因了,巴比松画派的卡米耶柯罗他父亲是个服装商人,不同意自己的儿子去当画家,所以在真正成名以前,柯罗作品上用的也全都是化名。”

“用群体来分类的话——事实上,整体来说,欧洲艺术家用化名画画用的少,但单论女性艺术家全体的话,还是蛮常见的事情。”

安娜说道。

“我的论文里有提到,欧洲传统上,女性艺术家想要获得成功,或者她们的作品不想经受特殊的评判标准,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那么使用化名便是常见的手段。”亚历山大附和道。

“jk罗琳。jk两个字是罗琳女士名字的缩写。她就是希望在投稿的时候,避免出版社看到女性化的名字,而有什么先入为主的印象。”

伊莲娜小姐点点头。

“某种意义上,这算是欧洲文艺界过去时代特别传统的延续了。艺术界也有把自己的名字改变成相近的词会的惯例,比如朱迪思莱斯特,嗯,还有安娜,安娜克莱莫,十九世纪美国的肖像画家和卡洛尔差不多同时代。”

“她出道的时候,画室的老师就告诫她,想要绘画作品能够收获成功,在沙龙展上被评委认可专业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取一个中性化的化名。”

“别忘了,还有另外一个安娜。”

时刻准备着讨好“地心引力”的亚历山大,立刻适时的舔上了一剂,他一边轻轻鼓掌,一边微笑的说道:“《油画》杂志社以前的ae编辑,安娜伊莲娜女士。”

场内响起了一连串的掌声。

伊莲娜小姐却面无表情的继续说道。

“也不都是这样的情况了,还有另外一种传统——”

“也有一些男性艺术家会反过来,因为特殊情况或者个人的趣味,在作品上为自己取一个女性化的名字,装成女画家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