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8章 激战落幕!第三个名额出炉!(第2页)

 甚至他是二沙岛唯一一个没有打下“童子功”基础的一线运动员。因为在此之前,他根本就没有能够科学系统训练过,甚至连传统系的那种系统训练,都没有接受。

 劳逸明白自己有很多欠缺。

 也明白自己可能在领悟力上没有那么的出色。

 再加上虽然人们都戏称他为“大龄青年”,可是他真正还有的时间,自己感觉已经不多了。

 所以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再去消耗,只能选准一种自己认为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进。

 这种道路就是纯粹的身体机能强化。

 用更刻苦的训练,更高的训练质量,来弥补曾经的那些不足。

 所以,现在整个二沙岛。

 只有他在跑动过程中,能把身体的牵张反应,用的最好。

 技术链条上劳逸或许的确不是最出色。

 可身体链条上……

 二沙岛除了苏神。

 还没有人在这个方面能和他比肩。

 这是他对于自己努力的自信。

 55米,60米。

 劳逸整个人的极速爆开后,脚下的步伐越来越快,这里你可以看得到,他在这一场发挥有多出色。

 甚至困扰他很久的活动中路线不够直的问题,也在这一段时间有了显着的改善。

 张培猛,技术上你的确是比我要好。

 但是身体的锤炼上……

 你不如我。

 张培猛这个时候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从自己的身边袭来,劳逸的跑动声音以及倾斜接近的速率……

 这家伙。

 之前还有些隐藏实力?

 或者说这一枪他爆发出了更好的状态?

 不然不该在这里会给自己这么强的压迫感。

 不过……

 谁说就你隐藏了自己的实力?

 张培猛在自己的内心中同样发声。

 不仅仅是劳逸。

 为了一枪定胜负。

 张培猛同样也做了一定程度的隐藏。

 他们这么做,就是为了在这一次的选拔赛上……

 打乱对手的节奏。

 让对手猝不及防。

 一口气吃掉对手。

 张培猛弧形扒地,再次提升,这就是他保留的手段之一。

 今年冬训,他可不仅仅只是突破掉了启动阶段的“四点一线”。

 之前就已经讲过,“四点一线”,张培猛反倒是因为一次意外领悟到了关节,这才打开了自己肩膀的束缚,基本将其掌握到手。

 那么,问题来了。

 在此之前……

 他都在训练些什么呢?

 既然“四点一线”属于意外,那他冬训原本的训练项目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这个。

 弧形扒地。

 以此来改善,他在途中跑阶段,出现的向前性不足等等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湖凯特意为他设计的改善方案,湖凯退役之后一直在攻读这方面的专业,今年甚至已经考上了博士。

 也就是说他眼下是正儿八经的在读博士。

 当然也因为国内运动专业的匮乏,很多时候他甚至需要在上课的同时,还要进行额外的授课。

 终归他可是苏神系的核心成员最早接触这些东西的元老之一。

 起码在外人看起来就是这样。

 再加上他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吸取相关的知识,他这个博士学位可不是拿出来好看。

 相关的知识越来越多后。

 他对于这个项目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

 兰迪他们虽然好,可人家终究是外国人,最后还是要回去的,如果国内没有一批能够继承的人。

 那就太可惜了,这一段时间苏神对于二沙岛资源信息认知的整合。

 湖凯眼下已经是成为了张培猛团队的领队,很多时候他都是在专门负责张培猛的训练计划以及身体数据检测。

 看样子这一世他要成功接过自己老师李青的班。

 这就是张培猛,特意留在选拔赛才展现的东西,忍了这么久,甚是辛苦……

 可为了这一张奥运会的单项门票。

 张培猛,还有他的团队都认为是值得。

 只是可惜,眼下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前面两位身上,只有赛后复盘的时候,估计才会有人注意到这一枪张培猛,到底做了哪些技术上的攻克。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人注意到。

 比如在他右边正在接近的劳逸。

 因为注意力都在张培猛身上。

 自然是第一个感知到变化的人。

 这家伙……

 还藏了招是吧。

 但我可不怕你。

 因为我最近身体上的掌控,也有进步。

 就让我看看,谁的进步更大一点吧。

 七十米,七十五米,八十米。

 原本湖凯以为张培猛会在这里,保持更多的领先优势,却想不到……

 优势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

 他看得出来,张培猛这一项其实发挥并不差,那为什么会这样?结论就很简单了……

 劳逸那边也有藏拙。

 或者是最近又有突破。

 不然不至于如此。

 张培猛也感觉到了自己在拿出了做得更好的弧形扒地技术,却依旧没有能够明显阻挡对方缩小自己的身位差。

 这就表明。

 原本他和湖凯的设想,可能行不通了。

 这一波弧形扒地技术并没有给他带来想象中的优势,最多只是说抵消了对方可能进步的优势。

 等于两个人。

 又一次回到了起跑线上。

 在没有人关注到的地方。

 这一场的三四名竞争。

 其实同样极其精彩。

 张培猛和劳逸这两个人的实力相当,但他们做出来的事情,整个跑法的运用和概念,确完全不一样。

 越在后面越能够体现出来。

 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都已经拿出了隐藏的技术,却依然没有一击毙命,劳逸可真是个……

 值得尊重的对手。

 湖凯担心的时候,张培猛右侧髋关节立刻伸出,用左侧的髋关节后蹬,竭尽全力的伸展。

 到了这个地方,他的步频也已经是降了下来,需要尽可能的维持住自己的步幅,不要崩,才有可能看到胜利的机会。

 劳逸这边就正好相反。

 他反倒是尽力在拉大自己的步子,超越寻常的步幅系数,就是他能够在国内占据顶尖选手位置的倚仗。

 前摆侧髋内旋。

 步幅尽量维持,甚至继续增大。

 这是一种很具备视觉冲击力的效果。

 到底,他的身高要比张培猛矮很多。

 但他这里展现出来的步幅强度……却反过来压住了身高更高的张培猛。

 这是一场,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战斗。

 没有人关注也没有关系。

 他们自己就是最好的观众。

 战胜你!

 我将去伦敦!

 两个人在越发逼近的终点线面前,内心都爆发出了同样的嘶吼。

 85米90米。

 前面苏神和赵昊焕已经把场面冲击到了极限,两个人几乎一同样的身位,对终点线发起的冲击。

 现场所有的观众都没有注意到。

 后面的一组选手。

 同样如此。

 他们也都把自己的水平全力发挥了出来。

 冲向了那个白色的终点线。

 张培猛的身位优势已经在迅速缩小。

 作为均衡前程型选手,作为步频流选手,张培猛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已经被逼迫到了极限。

 甚至因为身体的极限即将到达,很多技术性的东西都在这个地方,有些无法……保障!

 该死!

 张培猛只想暗骂。

 平常的技术再好,如果少了身体作为基础来支撑,也都会在关键时候使不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