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9)(第2页)
中年汉子目视前方,似乎陷于回忆,慢慢说道:“有一次偷袭敌军炮楼失败,日寇追击得紧,我孤身一人在杏山西边的溶洞里躲了整整七天,附近有个老婆婆每天半夜都摸着黑偷偷的给我送蒸红薯吃;后来日寇撤退我从溶洞里出来,才知道老婆婆把蒸红薯送给我吃,自己吃的却是草根和树皮……”
德贵老汉手握剃刀为中年汉子刮着两腮上的硬茬胡须,同时在簌簌的微音中认真倾听着中年汉子的讲述。
中年汉子动了感情,泪光潸然的说:“全国解放后,我曾秘密去过杏山西边的村子寻访老婆婆;可惜的是房屋犹在,老婆婆却已过世多年,连个后代也没留下。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深深的记着老婆婆和当地乡亲对我,对我的战友们的好!”
“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德贵老汉感慨的说,“老百姓拥护共产党的队伍,那是因为共产党把老百姓放在心上,事事处处都为老百姓着想啊!”
中年汉子点了点头,语气变得十分郑重起来,仿佛是在对德贵老汉讲,又仿佛是在说给自己听:
“共产党从来都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正因如此,人民群众才会全心全意的跟共产党走,支持我们夺取全国革命建设的胜利呀!”
德贵老汉表情肃然的倾听着。
“老哥,你刚才的‘丹江江水一日不北流,邓县人民誓死不回头’说得很好。我知道目前工地上的活路很重,大家都很累,吃得也不好,甚至有时候半饥不饱,但大家的干劲,大家对毛主席、共产党的这份感情丝毫也不减弱。”中年汉子慷慨说道,“我们县委下步也要发扬‘丹水不北流,誓死不回头’的精神,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的解决好这些问题!”
“哎,哎!”德贵老汉既彻底放心,又很觉高兴;刮脸完毕,正要接着施展手法按压推拿一番,中年汉子却已站立起身,自己摸摸头摸摸脸,仿佛在感受想象着理发效果似的。
德贵老汉手拿干毛巾抽打着中年汉子后背上的头发茬,谦卑的笑道:“咱这不像城里的理发店,也没个镜子照照,委屈领导了!”
“不委屈,不委屈。老哥,借你的光,给你找麻烦了!”中年汉子笑着说道;说完戴好栽绒帽,披上军大衣,骑着自行车一路去了。
中年汉子前脚刚走,梁明理、孙子正和张玉山后脚就走了来。
德贵老汉看见,赶紧迎上前去,问:“张委员,孙支书,梁支书,这几天有没有县上领导过来视察啊?”
孙子正咧嘴笑道:“老德贵,自打来到工地,你隔三差五便要打问有没有县上领导过来视察。咋,难道县上领导中有你亲戚?”
“那倒没有!”德贵老汉老老实实的答。
梁明理笑道:“没有那你整天打问个啥?”
德贵老汉一面抖开剃头布,一面不紧不慢的说:“虽说没有,不过也和有差不多!”
“你这话说得藏一半留一半的,我听不明白。”张玉山坐进椅内,仰头挺胸,由着德贵老汉将剃头布系在颈下,“我只刮脸,不理发!”
“好咧!”德贵老汉从工具箱内拿出刚刚装起的剃刀,转身在逼刀布上逼了几逼,边逼边说,“张委员,你现时不明白也好,不过总有一天我会让你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