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妃(第2页)
为政初期,他也是有建树的,除奸佞,定朝堂,还耕田,减赋税,对边防的重视更是直到他驾崩也从未放松。
但他千不该万不该信奉“长生不老”之术,也万万不幸地遇见并重用了严颂父子。
我深居后宫,并来也不知前朝事,但那年西北战事大败,皇帝力排众议决定让沈博挂帅出兵,出兵之前,沈家那孩子到我这儿来了。
我说的孩子,是沈博的夫人秦氏。
秦氏的父亲与我父亲有很深的交情,打我进京入宫起,我就与她叙上了旧,不过对外倒不见得很显眼。
她跟我说了很多朝上朝下之事,虽只字不提对即将出征的丈夫的不舍,我却看了出来。
那以后,我让李泉时不时说些外间之事与我听,也时常地传秦氏入宫说话。
那时候严家在皇帝心中的份量已经极深了,杨家遇害的时候,我让太监混在围观的人群里看了看,也让他们暗中尽可能地给杨家的女眷最后的体面,因为我觉得严家借皇帝之外造这样大的孽,终有一日会反噬到皇帝身上的。
那是我一手精心照顾长大的孩子啊,我无法眼睁睁看着他被祸害。
可朝政不是我一个后宫妇人能干涉的,除此之外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那年秦氏病逝了。
我让人把她和沈博的孩子带到宫里来。
那个才仅仅八岁的孩子,瘦小得跟他的年龄完全不匹配。
我让太监联络沈家的管家,然后找了几个忠心的人去了沈府,再后来,又去了一封信给沈博。
我认为沈博应该负起教养之责,而沈博担心孩子不会接纳他。
他担心的是对的,那孩子完全沉浸在丧母的悲痛里,以及把对严家的恨意也转移了一部分到他这个父亲身上。
后来,崇先生就成了我和沈博之间的秘密。
再后来当我知道李泉与沈博暗中早有联络之时,这个秘密又成为了我们三个人的。
轻舟收到的“崇先生”的信,是易喆代笔的,而给轻舟的那些书籍,为他寻找武术老师,还有教他读书的老师,都是我暗中揣摩比较,再寻找合适的契机推到他身边的。
李泉做的,是搜集一些不至于泄密,但是又能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的国策、案卷,作为历练他的教本。
他就这样一天天地成长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