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吏部尚书的心态又崩了(第2页)

 让官员“流窜”起来。 

 这好像还真是一步妙棋呢! 

 有点意思。 

 不愧是你,秦枫! 

 朱元璋当然很聪明,虽然一开始茫然不解,但稍稍咀嚼,立刻开始品味出这所谓的流官制的好处,眼睛微微发亮,炯炯盯着秦枫。 

 “这样一来,地方官比如说任期五年,但他光是适应新环境,熟悉新人事,就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秦枫继续说道:“接下来,协调统一各方势力,让自己能够站稳脚跟,让工作能够正常开展,按照一般的能力来说,又需要一年!” 

 “那么接下来的三年,才是他真正做事情的时间。” 

 “这样紧凑的时间安排,官员想要做出政绩,帮助自己升官,总要殚精竭虑,那就更没有时间和空间,跟当地营造起盘根错节的势力,就算煞费苦心营造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几年后他自己都不知道要被调去哪里,那么辛苦经营的势力全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倒不如把时间都放在好好发展民生,做好基本的政绩上。” 

 妙啊! 

 还真是这样! 

 朱元璋越听越觉得有道理。 

 怎么自己之前竟然没想到! 

 还有,还有吏部那些废物,加在一起,都没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流官,简直就像釜底抽薪一样! 

 强迫那些不老实的官员,把精力都用在该用的地方,而不是把老百姓放在一边,一门心思就经营自己的势力,把自己所在的那一亩三分地,真的当成自家的自留地了。 

 这样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下来,某官员对于某地方的控制,怕是比皇帝更强! 

 这还得了? 

 “同时,还有一个好处。”秦枫继续说道:“地方官最初到地方的时候,毕竟是势单力孤,要想在当地迅速站稳脚跟,那就必须要跟当地的豪强进行某种合作。” 

 “比如说广东!那里的宗族势力之强大,乃是微臣亲眼所见,的确是远超其他地区,就算是强如二品的布政司使,也不得不借助他们的力量,否则几乎是寸步难行。” 

 “可是这样一来,地方豪族有了官员的支持,势力很容易就会一举压倒其他势力,越做越大。” 

 “但流官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个问题。” 

 “因为官员频繁轮换,每次有新官上任的时候,他为了做出政绩,就要营造新形势,就会扶持新的豪族,这就避免了地方豪强的过度膨胀……”